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累死了、愁死了!現在的家長一提到教育孩子就如此抱怨。他們想不明白,每天忙忙碌碌地掙錢,提供那么好的條件,孩子為什么學習不好?為什么不聽話?其實,想不明白的何止是大人,孩子的內心到底有怎樣的想法,你可曾想過?在11月21日的一個講座上,河南校信通公司的家庭教育教研員孫麗娜老師向家長們推薦了一部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
長期缺少鼓勵會讓孩子關上“心門”
電影開頭,是一個男孩的旁白:我叫杰瑞,今年8歲,我一點也不笨,我每科成績都拿甲等,但是我的媽媽卻很少稱贊我,還常常罵我為什么不再拿高一點的分數。這是我哥哥——學謙,他最厲害的就是寫博客,在一次博客比賽中獲得了冠軍。頒獎典禮上,全場掌聲雷動,可是你看媽媽的表情,你就知道媽媽并不是很欣賞哥哥的才華。
“寫什么博客,寫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就叫厲害?平時你的作文怎么就不這么厲害!”在領獎回家的路上,媽媽又開始批評哥哥了。“可是哥哥上次的作文拿了65分啊!”我反駁。
“65分很厲害嗎?以前我在學校的作文至少都是85分。唐詩三百首你會幾首?你媽媽我是中文雜志的編輯,你中文水平那么差,真是丟盡我的臉。”聽到媽媽的話,哥哥沉默了……
大人經常以為,他們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有時候我們真想把話說清楚一點,可還沒張口,媽媽就說“你看你還頂嘴,你話很多啊?媽媽教你是為了要你好,我們用心良苦是不想你走冤枉路。”一通說教后,看見我們沒有反應,又反問:“剛才我說那么多,你明白嗎?為什么不說話,你啞巴了?”“對啊!說什么都要被罵,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啞巴了。”我心想……
“在影片里,可能每個家長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家長過多的批評、說教,長期缺少鼓勵、賞識的話,就會像影片里講的一樣,讓孩子的心門漸漸關上。”孫麗娜說。
家長和老師經常鼓勵會提高孩子的自我評價
“在孩子心里,住著兩個‘孩子’,一個是好孩子,一個是壞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成為好孩子,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大人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充滿鼓勵的環境,喚醒他們的‘好孩子’。”孫麗娜說。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進行過一個“期望教育”試驗,他來到一個班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告訴老師:“我發現你班里有幾位學生的智商非常高,可以說是神童。”老師很驚訝,他以前從沒發現這幾個孩子有神童的影子,從這以后他對他們的看法大變,多了一些期望、鼓勵和賞識。
一年以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個班級,詢問老師這幾個神童的發展情況。老師高興地說:“這幾個孩子非常突出,無論從閱讀量、各科成績還是課外活動實踐,發展都很好。我就是有點好奇,你是怎么看出他們是神童的?”
這時,羅森塔爾道出了秘密:“經過測試,我發現你班里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這幾個神童是我隨便亂說的。”聽完這些,老師明白了:這幾個孩子會發展得那么好,是因為周圍人對他們的鼓勵多了,不再只是批評和苛求。孩子從鼓勵、賞識的周圍環境中汲取了巨大能量,他相信自己很優秀,一定能成功。所以,他成功了。
孫麗娜說,每個人都有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高的人自信,自我評價低的人自卑。孩子的自我評價主要依靠外界,尤其是周圍的重要的人——父母和老師對他的評價。
“家長和老師經常鼓勵、贊揚孩子,他的自我評價就會高一些,也就更自信;反之,大人總說他不懂禮貌、不會和小伙伴交往,說他這不好、那不好,孩子的自我評價就比較低,他會覺得自己確實不好,變得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用贊美代替責備及時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同學們,這次測驗,不管是從以前的25分進步到30分,還是從35分進步到40分,只要有進步,就是一份努力。老師會送給那些有進步的同學一張周杰倫的CD……我相信,你們以后一定會考得更好。”影片中,一群在走廊罰站的學生,看到對面教室里的這一幕,無不面露羨慕,其中一個男生感慨:“我們是不是讀錯班了?真是同人不同命啊!為什么,有些大人的話就是那么好聽。”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們想改變別人的時候,為什么不用贊美代替責備呢?縱使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贊美他,只有這樣才能激勵他,不斷地改進他。’”孫麗娜提醒家長及時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她還介紹了一些鼓勵孩子的藝術:夸具體行為,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聰明;不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當然,有鼓勵,就會有批評。批評得當,對孩子也是一種鼓勵。批評時,請家長切記:不能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只談眼前,不翻舊賬;允許孩子做出解釋;告訴孩子哪里做錯了,以后怎么做才對;給孩子一些身體接觸,讓他知道批評他但還愛他。
下一篇:別用過高期望打擊孩子自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愿表達家長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