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教育孩子也要一步步地來。如果對孩子要求太高,從而使孩子拼盡全力也無法達到爸爸媽媽制定的目標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笨,自信心也會在一次次這樣的打擊中消失殆盡。如果真的為孩子好,父母不妨讓孩子把目標分成幾個步驟來做,每一步都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使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一點點的小積累終將成就金燦燦的未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時下大多數家長的意愿,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社會現象。因為中國早已步入獨生子女的時代,隨著國力的增強,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家長們都盼望子女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全面的發展,長大后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所以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嚴格要求,事事都要爭第一,不僅文化課要名列前茅,其他的藝術課,如音樂、繪畫等也要樣樣精通。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子女能否成才并不是家長一相情愿的事情,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反而會阻礙孩子的進步和發展。
小麗剛上小學,她學習特別認真,可是她的成績在班級中總是處于中等水平。每當考試的時候,小麗的成績總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一次期中考試過后,小麗的成績又出現了很大退步。為了幫助小麗分析原因,放學后,老師把小麗叫到辦公室談心。
在辦公室里,小麗將自己成績不穩定的原因告訴了老師。原來,每次考試前,小麗的爸爸媽媽都會給小麗定一個目標,比如要前進多少名,達到多少分等,達不到要求回家就要受訓斥。為此,小麗整天想著父母的要求,整天神經總是緊繃著。這就導致小麗在復習時集中不了精力,覺也睡不安穩。這種情緒在考試的時候特別強烈,尤其是遇到重大考試,父母提前都會過問,使小麗本已緊張的神經繃得更緊了,所以,每到重大考試,小麗總是想著父母的要求而影響了真實水平的發揮,導致考試失誤。
造成小麗考試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小麗自身的心理素質不穩定而引起的考前緊張,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父母對女兒的期望值過高,給女兒造成了壓力。小麗的父母并不是個例,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制訂了一個又一個目標,以為給孩子的壓力會變成動力。但是對于某些心理素質脆弱的孩子來說,壓力只會變成阻力,給孩子制造不必要的緊張,甚至還會引發孩子的不滿情緒。
圓圓的媽媽是一家外企的副總,她希望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能出人頭地,因此在圓圓很小的時候她就給圓圓報了很多的班。圓圓自己也很爭氣,自上學以來成績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她不僅各門功課好,藝術課的成績也出類拔萃,鋼琴已考過了九級,舞蹈拿到了五級證書,還經常參加英語比賽,也獲得了好多獎項,奧數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圓圓五年級的時候,奧數班進行了一次測驗,圓圓得了82分,是全班最高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放學時,圓圓很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以為會得到媽媽的表揚,可媽媽卻板著臉說:“你才得了82分就高興成這樣子,咱們鄰居張阿姨的兒子每次奧數都拿100分,很了不得的,所以說你的這點成績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得到100分才能證明你真的有實力。”圓圓聽了很難過,以后無論考多少分,她也不告訴媽媽了。
家長們想一想,圓圓的媽媽是否明智呢?女兒考了班級第一名,還用別人的孩子來打擊女兒的自信心,不但不利于女兒的進步,還使女兒很反感,以后再也不和媽媽談考試成績了。很多父母都存在這種問題,他們通常想通過兒女來完成自己當初沒有實現的理想,從而彌補自己的人生缺憾,殊不知,這樣子會增加孩子的負擔,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壓力。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理性地調整孩子的培養目標,積極引導孩子向他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努力。
1. 家長要善于觀察,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并加以引導,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美國哈佛大學的加德納教授在他的《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并對人的智能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依據這種理論,對于一個人來說,這八種智能不是均衡發展的,而是有所側重,通常只會有很少幾個智能是非常突出的。所以,家長要善于觀察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各方面的智能要有客觀的認識,不能單憑自己的意愿去培養孩子,因為孩子的某方面突出智能可能與學習成績關聯不密切。如果孩子天資聰穎,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其他方面也名列前茅,有個這樣的乖巧、聰明的孩子,家長應該知足了。可是,很多家長卻像圓圓媽媽一樣,總是不知足,永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覺得孩子完全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就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父母可以試著學習一些關于多元智能類的書籍,了解一些多元智能方面的知識,以便于制定適合孩子本身特質的培養方法,不能一相情愿,否則適得其反。
2. 在試探中尋找培養方向。作為父母,想要切實地制定符合孩子本身特質的培養方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一步一步地尋找培養孩子的方向,不能急于求成。但要注意一點,在試探中尋找培養孩子的方向不是見異思遷、朝三暮四,而是在培養的過程中及時改正已發現的弱點,才能在不斷修正中幫助孩子成長。
3. 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基本上使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不要制訂過高的目標來要求孩子。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說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科學家就能真正成為科學家,對于任何人都一樣,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幫助孩子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許孩子會開創一個新的天地的。
總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那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理性地培養孩子,不用過高的目標來要求孩子,在積極的教育之下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成長。
下一篇:幼兒要不要參加興趣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鼓勵能打開孩子的“心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