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有好幾位母親向我抱怨,說假期忙得要死,每天帶孩子上各種才藝班和補習班,而孩子還整天板著臉不高興。問及家長們這么做的原因,她們異口同聲地說,要盡早開發孩子的潛能,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現在,這句話儼然成了諸多天價幼兒園、早教班的最佳廣告詞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興趣是人一生發展的動力,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更容易讓孩子成長。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而是馬拉松。過于強調早教,雖然會讓孩子早點具備一些知識,但可能因此終生喪失對追求這些知識的興趣,以致“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教養孩子,順其天性即可,種下了種子,不要時時挖起來看,而是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豐碩的果實來回報你。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扎特的環境,他會成為莫扎特;就算沒有苦心培養而任其自由發展,“生命自己會找出路”,過程雖然會坎坷,他還是有可能會成為莫扎特。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卻一定要他變成莫扎特,這使雙方都很痛苦。
而從神經學上來說,本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一方面,“大腦潛能只開發了10%”這樣的說法本來就有待考證,大腦占我們體重的2%,卻占用了我們身體20%的能源,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其余的90%閑著沒事干的。
另一方面,大腦用進廢退,心理學已發現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也就是說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常人通常負責視覺的大腦皮質部位,卻被盲人讀點字時的觸覺征用了。而正常人眼睛蒙住五天后,其視覺皮質的功用也會產生改變,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另外實驗也證明,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回路的連接。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下一篇:給孩子灌輸怎樣的競爭意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游戲顧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