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由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行為,為了避免失去方向和分寸,社會生活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紀律,用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規范。一個快速成長的兒童,如何才能自由地遵守各種紀律呢?
社會體系中,紀律的概念不盡相同,一個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紀律,其本身也需要保持靈活性。紀律不應該是墨守成規、死氣沉沉,如果真的是這樣,紀律之下的兒童必會成為一個失去自我的人,而非一個遵守紀律的人。
兒童必須在成長過程中成為自己的主人,他才能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成人應該盡量多地學會一些引導兒童遵守紀律的特殊技能。兒童的習慣不應該為家長養成,學習也不應該為了學校,當他學會來回走動而不是死板地坐在原地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習慣變得更能干、更獨立了。這個過程中,成人應該心甘情愿地扮演好一個被動的觀察者的角色,帶著一種渴望的科學好奇心,不要主動地對兒童施加影響和干涉。
一般情況下,兒童總是給我們留下活潑好動的印象,他們的舉止有很大的自由。然而,當他們安靜地工作時,總是非常專注而投入,幾乎很難被外界干擾,這便是一種自然而成的紀律性。這樣的紀律性源自兒童的興趣,而興趣的培養源自兒童的自由選擇。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兒童在生活中很喜歡自由地選擇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所有源自內心的自發行為都是遵從于智力發展的規律,但是成人總是忍不住橫加干涉,甚至從來不給予兒童自由選擇的權利。
當成人發現孩子僅僅選擇部分玩具,而非全部玩具的時候,說明他們已經懂得自由選擇一些相同的東西和自己偏好的東西了,為此他們很少留意其他東西,哪怕它們在成人眼中是如何有趣。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天,一位教師遲到了,事先她忘記鎖好存放教具和玩具的柜子。當她來到教室之后,發現柜門已經被打開了,許多孩子圍在它周圍,紛紛從里面取出教具并把它們拿走。當時,這位教師十分生氣,將孩子們的行為視為對學校和老師的不尊重,并且打算通過灌輸一些道德原則來引導這些孩子,避免他們走上偷竊的道路。然而,蒙臺梭利并不這么看待此事,她認為幼小的兒童已經認識了那些教具,并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地選擇了。她認為“兒童自由選擇,才能使人們更清楚地看到他們心理的需要和傾向。”
0~6歲是兒童有機會建構自我的時期,所有的成人都應該知道,當兒童進入7歲以后,就很少能夠像6歲之前那樣自由地選擇感興趣的事情了。因為,他們會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社會賦予他們的東西,自然的屬性越來越少。在這個階段,成人應該給予兒童自主選擇的空間和權利,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
幼兒園里,一群孩子正圍在院子中間有說有笑,他們面前是一個水盆,水面上漂浮著一堆玩具,孩子們碰碰這個、摸摸那個,玩兒得十分開心。這時候,他們身后走來一個兩歲多的男孩,他個子有點小,怎么也擠不進去,但是并沒有放棄,仍然充滿好奇地試圖找一個縫隙。他努力了一會兒,還是被那些體格健壯的孩子擋在外面了,男孩臉上的表情有些焦急,但更多的是期待。忽然他的表情變得很開心,因為不遠處有一把椅子,他快步走過去準備登上椅子看個究竟。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幼兒園的一位老師走過去把男孩抱了起來,將他高高舉過頭頂:“這下你可以看清楚了,孩子。”
小男孩臉上再也沒有了不斷變幻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呆滯和麻木,他的確看到了水盆和玩具,但是卻遠遠沒有通過個人努力揭曉答案之后的滿足和欣喜。
不用解釋,任何人都能看清楚一個成人是如何代替兒童做出選擇的,也能夠直觀地看到這種做法給兒童帶來怎樣的后果。兒童喪失了自由選擇權,這便阻礙了他對生命潛能的開發。
蒙臺梭利明確地總結出自由和紀律的關系,即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必定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會反復進行操作,從而養成了意志力;通過良好的意志力,兒童能夠逐漸感知并把握事物的規律;把握事物的規律之后,他就能主動地遵守它,從而產生了自我控制能力——這才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紀律,任何一種紀律都無法與之相比。
下一篇:吃苦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妨試試比較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