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不許分重點校、重點班,不許加時補課,甚至不許公布學生成績。但規定的執行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學校之所以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一個學校里之所以存在重點班,不是誰異想天開規定的,而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結果。重點校、重點班的主要優勢在于師資和生源,主要還是人的因素。人本來就有高下之分,社會對各種人的需求也不一樣,非要把人力資源平均分配,且不說做不做得到,假如真的分平均了,好老師和差老師都教一樣的學生,得到一樣的待遇,好學生和差學生都在同樣的條件下,接受同樣的教育,那么對好老師、好學生又公平嗎?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任何資源是真正能做到均衡配置的,哪怕是相對的均衡,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各種力量相互抗衡的結果,不是單方面人力可為的。東部沿海地區就是比西部發達,歐洲就是比非洲富裕,這種狀況也許將來有一天可以改變,但是在今天,以你我之力,無論多么拼命,也是無法扭轉的。城鄉之間,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間,城區和郊區之間,條件好的城區和條件差的城區之間,差距永遠存在,教育也是一樣。何況,高校本身就是資源配置極不均衡的,北大、清華和一般的非重點大學就差距很大,要想進北大、清華就必須要競爭,競爭就必然會有優勝劣汰。
只要社會上還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存在著地區間的不平等、行業間的不平等,要消除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就基本上不可能。
要承認人與人是有差異的,這沒什么可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劣勢,也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有正確的期望值,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現在的社會已經不一樣了,學習并非是唯一的標準,考學也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就算讀了大學,也不是一定就有輝煌前途。現在大學幾乎成了大眾教育,將來的孩子恐怕大部分都能讀上大學。這樣的情況下,學什么,怎樣學,確實是每一個家長都要認真考慮的。
我一直鼓勵魯魯考重點學校,但同時我也并沒把這看成唯一的目標,考得上當然好,考不上,他在我心目中同樣優秀。魯魯在班上成績并不拔尖,從來沒有考過第一,甚至很少進前十名。我常常對魯魯說,沒有什么可怕的,就算考不上全班第一,就算考不上重點中學,就算考不上好大學,也不會死人!天無絕人之路,你把架子鼓打好了,以后可以到樂隊當個鼓手,或者像你們老師一樣,教人家打鼓,也能掙錢。你畫畫學好了,可以去搞設計,搞創作,還可以當老師。當然,這些東西要達到能夠混碗飯吃的程度,還必須得好好學。世界上路多得很,做生意、弄電腦,或者學門手藝,都能活命,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但要有這一技之長也是必須下功夫的,任何東西要學好都不容易,都必須努力,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說來說去,人還是偷不得懶的,這又反過來說明了刻苦學習的必要性,如果你現在并沒有其他的方向,并沒有更好的出路,作為學生,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只不過不要把學習這件事看得太絕對。
中國的孩子苦,是中國的競爭環境所至,生存太難,機會太少,你不得不拼命。競爭是無處不有的,不在考分上競爭,就是別的事情上競爭。哪怕是在美國,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進哈佛。美國的孩子之所以壓力小點,是因為他不進哈佛也可以找到工作,也可以有穩定的社會保障,不至于為生計發愁,還可以按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些千奇百怪的事。中國如果哪一天也達到了那樣的發達程度,絕大多數公民都可以壓力比較小地生活了,中國的孩子也會輕松。
所以“減負”在現階段只是一個概念,如果整個社會人的生存狀況不變,教育是不可能單獨改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非常殘酷的社會,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要再對減負抱什么希望。我們能做的只是幫孩子選擇更合理的人生道路,多和他溝通,給他以精神的力量和支持。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