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星期天,兒子寫了一篇作文《一樹花開花落》。閱后,我半天說不出話。
兒子寫出這樣的作文,讓我既欣慰,又傷感。欣慰的是,他已經長大了,他在思考人生的根本問題,他有靈魂,他有一顆豐沛的心。傷感的卻是,他在這么小的年齡,就已經認識到生命的殘酷。一個人的心靈越是敏感,就越會感受到更多的哀愁,他這一生,還有多少東西在等著他啊。因而當我讀到“明年杏花盛開之時,你還是昨日的你,而我已不是今日的我”時,不禁潸然淚下。
這篇作文語言非常樸素,卻有震撼力,就像他喜歡的蒙田散文一樣。寫作的真諦確實不在于所謂的“好詞好句”,作品是靈魂的產物。好的寫作者,無一例外,都善于傾聽自己靈魂的聲音,并把這種聲音表達出來。
我們很容易寫出聰明的文章,卻很難寫出智慧的文章。聰明和智慧有什么區別呢?聰明的人容易學會很多知識,卻很難把世界當成一個整體,去感受它之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聰明的人容易關注世界是怎樣的,卻不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是怎樣的。聰明者目光向外,關心具體的問題,智慧者卻能看到內心,看到根本。
魯魯在杏花樹下悟到無常,這比他寫出任何優美的詞句都令我欣喜。
很多家長和老師總在擔心孩子詞語貧乏,常將摘抄好詞好句作為閱讀的重要任務。我不反對摘抄好詞好句,但希望在摘抄之前,先搞清楚什么是好詞好句。好詞好句并不是華麗和炫目的詞句,一句平常的話,如果能打動人心,就是好詞好句。
詞和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存在的,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孤立地擷取其中一段,就像取下這個美人的眼睛、那個美人的鼻子,就算能夠拼湊在一起,也不是一個真正的活生生的美人,假如拼不好,還可能很恐怖。
附:魯魯的作文
一樹花開花落
春天又來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沒有變化。
上周末出小區的時候,無意間發現門口的杏花已經開了,開得是那樣茂盛,雪白一片。走近看看,更是覺得美麗,這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反射出潔白的光芒,白得讓人睜不開眼。這杏花樹的樹干雖不粗壯,但也略顯挺拔,雖不高大,但也遒勁端正,看上去是歷經了一番歲月的風霜的。
這周散步回家時,又看到了這棵樹。杏花還是開著,但開得已不像上次那樣的盛,地上也已是一片飄落的花瓣。在夜晚的霓虹燈光之下,本來雪白的花朵不再晶瑩剔透,散發光芒,而是略顯一分暗淡,不知是少了陽光的照射,還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正在慢慢凋零。
花凋零了,飄落了,仿佛只有樹干沒什么變化,仿佛只有它還是昨日的它。其實不然,樹干也在衰老,可能今年的春是這樣,明年的春還是這樣,一百個春之后它還是這樣嗎?
我站在樹下,望著樹,踩著滿地的花瓣,思考著。世間的萬物都是會變的,沒有任何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消磨,唯有自然,花謝了,明年又是鮮花綻放,多年后樹干腐朽了,又是一棵新樹拔地而起。
春來了,又去了;花開了,又落了。明年的春還會照樣地來,照樣地去,現在這棵落花之樹明年又將一樹雪白。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歲月不饒的只有人,作為個體存在的人,面對這生生不息的自然,我們也只能感嘆時間的流逝,直到生老病死,春還是一樣會來,花還是一樣會開。
面對這棵看似沒有了旺盛生命的樹,我卻感到真正衰老的是自己。明年杏花盛開之時,你還是昨日的你,而我已不是今日的我。
(寫于初中二年級時)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