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回龍觀社區網站的一條帖子引發了很大的關注。一名叫張喬峰的北大畢業生將自己在家教子的相關經驗公之于眾,并決定開設“北京龍之園——美式家庭學校”,將招生名額限定為4名。(6月4日《北京青年報》)
就“國際慣例”而言,如今在世界范圍內,兒童“在家上學”(HomeSchool)正成為一部分高知家庭的新選擇。在美國,這種潮流最早興起于70年代,目前美國“在家上學”兒童占2.2%,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在歐洲及臺灣地區都多有此類案例。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兒童“在家上學”在這些地方都已經“合法化”。這樣的教育模式自然會有效仿者。
而國內“私塾教子”典型案例也陸續出現。11年前,在西安一所學校任高中數學老師的侯相如,看到兒子侯禹光學習很累但成績依然排在班級末位,就萌生了自辦“私塾教子”的想法。2002年暑假,他辭職對兒子進行家庭教育。2010年,15歲兒子高考成績過二本線24分,被浙江農林大學錄取。要說“私塾教子”的典型案例,恐怕非童話大王鄭淵潔莫屬,他就曾與兒子鄭亞旗“合謀退學”,在讀完小學的課程后就由鄭淵潔親自編撰教材《鄭家菜》,自行“傳道授業”。現在其子早已長大成人,參加工作了。
盡管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薄斑m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钡牵摲ǖ牧⒎康闹皇潜U线m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既然是這樣,也沒有必要限定家長為孩子選擇何種接受教育的方式。
盡管家庭教育能力是有局限的,即使“孩子爸爸媽媽是全才、是百科全書,都解決不了跟孩子的互動問題。而且在家上學,沒有人際交往,沒有正常的社會化過程,孩子的人格形態要么和父母一樣,要么就完全反叛父母”。但是當今社會已無法回避這樣的現實,以應試為唯一目的現行教育體制,產出“教育廢品”現象日益顯現,不論在知識準備上,還是在行為心理的素養上,在生活習慣上,娛樂方式上,人際交往上,工作態度上都存在很多問題。即使是那些令人仰慕的“211”“985”高校,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學生畢業后呆在家里,無法參與和融入社會,成為“啃老族”。面對一個個健康受損,思想簡單,情緒低落,工作無能的失落學子,不免讓人們更加對現行教育體制失望乃至絕望。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家庭而言,或許選擇“私塾教子”就是一條保證孩子茁壯成長的良途。
“子不教,父之過”。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在教育問題上容不得任何閃失。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孩子教育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與造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關部門不妨放“私塾教子”一馬,容許進行嘗試。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