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一位老年讀者打電話向記者反映,兒子、媳婦給3歲的孫子買了一部iPad,“里面有款游戲是在快速出現的物品中分辨哪個是水果、哪個是炸彈,孩子爸爸認為能鍛煉小孩的手眼能力,但我和老伴都覺得不妥。這幾天孩子經常玩得忘了吃飯、睡覺,脾氣也越來越壞。”這位讀者說。
這位讀者反映的情況在“80后”年輕父母中不是個案。據最近長春紅黃藍高新親子園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100個受訪的家庭中,80%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電子產品,其中手機、電腦、數碼相機是孩子最熟悉的電子產品;超過50%的孩子家里有家用DV、iPad等較高檔的電子產品;接近30%的受訪家庭表示,家中孩子每天在電子產品上的娛樂時間累計超過5小時……
“電子產品‘偷’走了家庭教育的親子時間。”某幼兒園園長劉靖慧一語中的。“一方面,小孩接觸iPad這類電子產品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很多2歲不到的孩子就表現出對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的熱衷。另一方面,現在孩子自理能力在整體下降,因為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家長包辦代替的事越來越多,孩子動手的機會少了。”劉園長本人是非常反對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她認為,年輕家長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少而選擇用電子產品作替代,給孩子消磨時間,實際上并沒有幫助孩子學習到實踐技能或鍛煉動手能力。
劉靖慧說,任何電子產品都不能替代父母與年幼孩子的親子時間。“有些家長跟我咨詢,說小孩脾氣大,家里誰都說不聽;有的說孩子看到什么就要買,不給買就滿地打滾。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從小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劉靖慧說,教育包括養成教育、矯正教育、懲罰教育。孩子潛能開發都有生理和心理的最佳期,錯過了最佳期肯定就要事倍功半。“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養成教育沒進行,矯正教育解決不得力,孩子稍大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都出來了。”
劉靖慧認為,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早越好。2歲開始應該教孩子認識家,多進行親子交流,溫馨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微笑的面孔、悅耳的語言、輕輕的觸摸,都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前提。“當下‘隔代撫養’比較普遍,這種情況下,家庭成員之間要統一教育理念,不能爸爸這么愛、媽媽那么愛、奶奶爺爺又一種愛法,這樣的濫愛把孩子搞混亂了。”劉靖慧認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機構,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大社會是最好的課堂。這些是任何電子產品都不能替代的。
下一篇:給中國父母和界的啟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聞名世界的美國明星教師羅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