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看云
一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
那兒端陽,
處處都端陽!
真好!《日有所誦》里的《粽子香》,孩子背多少遍都這么有滋味。
開始講述。對一年級孩子來說,《端午節的故事》(《幼學啟蒙叢書》)涉及的歷史多而沉重。偏偏老師又較真:來來回回講述,來來回回誦讀。最費勁的是講清楚:算出“公元前278年距2011年有多少年?”應該用加法還是減法。
整整半個小時過去,師生都累得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可以讀圖畫書了。”
孩子笑了。一個個如獲大赦。臉上滿是成就感。這可是他們努力學習掙來的。大約這時,他們覺得老師舉起的那本書真好看!
“封面上這個人是誰?”
“屈原。”
“環襯為什么要畫一盞燈?”
“屈原是詩人。燈表示他要在晚上寫詩。”
“江水滔滔!這是什么江?”
“這是汨羅江!”孩子看著書名頁說。
“這是屈原,這是國君。屈原正在國君面前提出自己的主張。國君是誰?”
“楚懷王。”
“屈原主張什么?”
“聯齊抗秦!”
就這樣,所謂的圖畫書朗讀,其實是對講述內容的回顧。而且,還要依靠板書提示。
吭哧吭哧到了末一頁。
“他們在干什么?”
“他們在賽龍舟。”
“屈原自沉汨羅江,是在哪一天?”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是什么?”
“吃粽子,劃龍舟。”
“今天五月初幾?”
“今天五月初二。”
“星期一是五月初幾?”
“星期一是五月初五,星期一是端午,所以星期一放假!”
終于讀完了。習慣性地,他們準備鼓掌。
“不要鼓掌。請不要鼓掌。讓我們用靜默,表示對屈原的懷念和敬仰。”
罕見的靜默中,老師聽見孩子松了一口氣。
“咻——”今天的朗讀,真比劃龍舟還累。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