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核心提示:埃克塞特大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兒童多動癥和社會學、經濟學有著深刻的聯系。那些貧困家庭、單親家庭、低學歷母親育有的兒童更易患上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埃克塞特大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兒童多動癥和社會學、經濟學有著深刻的聯系。那些貧困家庭、單親家庭、低學歷母親育有的兒童更易患上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期刊上。
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的數據,這一數據庫包括超過19500名在2000年和2002年之間出生的英國孩子,記錄了他們分別在9個月、3歲、5歲、7歲和11歲大時的資料。通過分析后發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家庭的兒童,患上多動癥的幾率相當普遍。一般來說,家里有多動癥孩子的家庭收入為每周324英鎊,而孩子沒有患多動癥的家庭收入為每周391英鎊。
研究還發現,住在公益性住房里的家庭,其孩子比那些自己有房的家庭的兒童,患上多動癥的幾率高了三倍。同時,年輕媽媽生下的孩子也比大齡媽媽生下的孩子更易患上多動癥。母親的學歷對孩子也有影響,文憑不高的媽媽生下的孩子,患上多動癥的風險是高學歷媽媽生下的孩子的兩倍。而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有著同樣的風險。
研究的領導者Ginny Russell博士說道:“我們知道,多動癥具有遺傳因素,但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多動癥和弱勢群體的社會和經濟背景也有著聯系。有些人認為,兒童多動癥會對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導致不利,但我們沒有發現證據支持這一理論。”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更多關于多動癥的原因,從而可以有效地去預防和治療。
兒童多動癥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兒童多動癥。臨床表明,多動癥有很多的病因,比如社會因素、神經生理學因素、輕微腦損傷、遺傳因素等各個方面。其中,社會因素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對多動癥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有一定的影響。父母親的精神問題、矛盾沖突、煙酒嗜好等是小兒多動癥的高危因素;影響家庭中親子關系的相關因素如父母的社會經濟階層、智力、教育水平,兒童的軀體或心理發育水平等都會影響兒童與父母的相互關系,導致和加重多動癥的發展。家庭的自然環境等因素也對小兒多動癥有影響。
2、環境因素。
根據調查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鉛類物質能夠直接的引起多動癥,因為長期接觸鉛類物質容易引起鉛中毒,進一步會誘發疾病。而汽車尾氣等化合物質的污染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盡可能避免這類物質的吸入。
3、文化因素。
有很多人都喜歡高音調、快節奏的音樂,而且經常在電視上收看一些勁歌熱舞、打打殺殺的場面。而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嚴重的刺激,很容易出現腦部功能紊亂的現象。
4、教育因素。
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兒童多動癥。很多家長和老師對兒童并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要么太放縱,要么太嚴苛,不適當的教育方式能夠讓患兒出現逆反、自卑的心理,太大的壓力對疾病有一種誘發作用。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定不要偏執于某一點。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樹葉,多動癥也一樣,每個人的體質、生長環境的不同,病因也各異。當你的孩子有多動癥的癥狀時,應盡快去醫院做檢查,根據具體病因做具體的治療。
下一篇:逃學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歲男童找媽媽途中遭人割喉身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