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孩子在幼年時期,身心都是非常稚嫩、非常脆弱的,就像剛冒出的幼芽,它需要的不是風吹雨打,經(jīng)受嚴酷的鍛煉,而是精心呵護,讓它順利成長。只有長大了,強壯到一定程度,能夠經(jīng)受風吹雨打了,此時的磨煉才有益。
對6歲以前的孩子實行苦難教育,恐怕是弊多利少,不僅不能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的情商,反倒讓他偏離正常的發(fā)展軌道,因受傷害而產(chǎn)生偏執(zhí)人格。
所謂的苦難教育,很有可能是我們這些小時候受苦難太多的人,以自己的成長模式為標準,設計出的一種教育理想。苦難帶給我們的是什么?我們的好品質(zhì)都是苦難的結果嗎?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其實反映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怎樣對待孩子,也反映著我們自己曾經(jīng)怎樣被對待,以及我們怎樣認識這種對待。
認識自己很有必要。
苦難教育還有個誤區(qū)在于,為了吃苦而吃苦。吃苦如果不能帶來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它就只是一種懲罰,是一種負面的體驗,不僅不能給心靈以力量,反而積累怨恨和恐懼,讓孩子只是因恐懼而屈服,不能有真正的人生動力。
溺愛造成的脆弱,表面上看是因為缺少了鍛煉,實際上是因為剝奪了自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機會,一切由父母包辦,而使孩子本身的生命沒有意義。
價值感的喪失是很多問題少年的心理根源,而所謂的苦難教育,如果只是為了吃苦而吃苦,如果不能讓他在吃苦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意義,那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當然,苦難教育只是一個提法,這個提法的內(nèi)涵也是十分模糊的,每個人心目中的苦難教育都不一樣,至于什么是真正的、正宗的“苦難教育”,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凡是借苦難教育之名施粗暴教育之實的,還有在此借口下向孩子轉嫁焦慮、轉嫁痛苦、轉嫁責任,掩蓋自己對教育的無能的,這些都不是好的教育。
下一篇:為何無法免于“打群架”現(xiàn)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超市里最臟的10個地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