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內在的準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和學生有關,另一方面是和教師自身有關。關于學生這方面最基本的是:盡可能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當下這個年齡的身體和心靈狀態,并且放在心里面。回想自己的童年,觀察這個年齡學生,和有經驗的同事或者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專家的對話等等,都可以讓我們在心靈上調整到適當的基本情緒,讓我們獲得更深入的興趣,去研讀斯坦納由人類學出發的建議和他對于每個不同年齡層所描述的教學計劃原則。他的言論和學說現在已經很有結構的被做成教學計劃和記錄文字等,都保留在德國斯圖加特和英國、美國的華德福學校聯盟。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向他們索取數據。并且最好能由兩三個同事共同研究和精讀。
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條件我們越清楚的話,就能夠越敏銳掌握他們的本質和生命表象,他們的挑釁和不合規范的行為就越少能激怒我們,更不會認為他們是針對你而來的。反而是能夠把他們的行為理解為一種教育的挑戰,我們要了解學生才能給予學生對他們當下的發展狀況有用的幫助。
對于教師本身內在的準備最重要的當然是教材內容,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問題,并且把自己和適當的教材結合。自己個人的重點在于找到創造性的課程安排和設計之泉源,如果缺乏這股泉源,可以嘗試去尋找一些建議和范例辦法,但是這些前人的范例僅僅可以補充和平衡自己短暫性的興趣和觀點的缺乏。學生們對于教師本身真正嚴肅面對而且富有興趣的內容才會感到有興趣。而當學生們發現老師教的內容不是發自他自己內心的或者和他的內在沒有真正結合的時候,學生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同時很重要的是,了解課程教材對孩子的意義,比如:為什么要用日耳曼的神話、韻律詩(Stabreim)、分數計算來陪伴四年級孩子度過青春期前的時光。
“內在的準備”就是去尋找事物本身的“本質”和“精神”,無論是關于化學的實驗、歷史的事實、一首詩歌或者其他什么。沒有一件事物是只具有外表的,重要的是去了解它深入的關聯,其附帶意義,發現其精神的一面。只有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平常或者無關緊要的,才可能變成有趣和吸引人的或者意味深遠的。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