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核心提示】
“從7月掛號記錄看,除了就診情況一直穩居前列的兒科和婦產科,眼科、骨科和皮膚科就診人數排名前三。”記者昨從蘇北醫院統計室了解到這一信息。據悉,這種現象在其他幾家醫院也同樣存在。
TOP1眼科
結膜炎、紅眼病患者居多
中午11時32分,已到下班時間,但眼科門診候診患者依然排著隊。“看病的人太多了,只好多耽誤醫生一點時間。”一位帶著孩子前來看紅眼病的家長說道。“這段時間的確忙,我中午都不回去。”市一院眼科主任醫師葉梅表示。
【案例】小周是大二學生,前段時間去游泳,沒想到過了幾天眼睛就發炎了,發紅,又疼又癢。醫生診斷小周是細菌性結膜炎。
據了解,7月份以來,眼科患者明顯增加。葉梅介紹:“大多都是結膜炎、紅眼病,這跟夏季細菌、病毒繁殖較快有很大關系。空調的使用會導致人體抵抗力處于較弱狀態,加上手部難免有一些感冒病毒,若不注意勤洗手,就會引起眼部感染。”此外,青光眼患者發病情況也略有增多。
【提醒】據悉,目前青光眼患者發病情況也略有增多。醫生提醒,如果感覺不明原因頭痛、視力模糊,甚至視力嚴重下降、視野狹窄,一定要緊急就醫。“一些糖尿病、高血壓引起的眼底病變也不在少數,除要注意科學用眼外,還應及時控制血壓、血糖等。”
TOP2骨科
貪涼,小心被骨病盯上
從就診數據上看,骨科疾病在夏季也比較容易高發。“包括交通事故導致的骨折、關節炎、頸椎病等。”東方醫院骨科醫生賈志賢表示,“首先,夏季人們穿得較少,一旦摔倒出現扭傷、骨折的幾率就比較大;其次,空調使用率高,一味貪涼會導致關節受寒氣,韌帶和肌肉張力異常。”據悉,從就診情況看,頸椎病、關節炎等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
【案例】孫驍震是大二學生,放暑假基本都呆在家吹空調打游戲,還喜歡洗冷水澡貪圖涼快。近來,他感覺到身體有些異常,頭疼、頭暈、手腳有些麻木,經醫生診斷,是由于上網過度和冷水澡的刺激導致頸椎不適。
【提醒】賈志賢解釋說:“夏季骨科疾病多與吹空調或吹風扇有直接關系。”因為用涼水沖澡或長期使用電風扇、空調,會使毛孔、汗腺急劇收縮,加之長時間面對電腦姿勢不改變,極易導致頸椎病等骨關節病的發生。
此外,也有不少年輕人在夏季增加了健身運動。“我們就見到過因為突然增加運動量而導致的運動傷害,如肌肉拉傷、肌腱損傷等。”專家提示,8成運動受傷是因突然增加運動量引起的,平時運動要注意適量,循序漸進。賈志賢建議,“常在室內學習工作的人群,不妨多做一些伸展運動,充分運動頸部、背部肌肉,保持頸部血液暢通,減緩關節、肌肉的疲勞;喜歡運動的人群,要做好自我防護,在鍛煉身體時要注意量和頻率。選擇舒適透氣的鞋子,配戴護膝、護腕,減少運動傷害。”
TOP3皮膚科
真菌感染 皮癬患者增多
近日,記者從我市各大醫院了解到,近一段時間來,皮膚病患者明顯增多。在市一院,皮膚科門診量幾乎每天都在300人左右。
【案例】最近喂奶時媽媽發現4個多月大的圓圓小腳丫上有脫皮現象,還有小水泡。“我感覺這跟寶寶最近總是哭鬧有一點關系,帶到醫院一看,醫生說這是足癬。這么大的小孩怎么會有癬呢?”媽媽不能理解。
對此,醫生表示,癬屬于真菌感染類皮膚病,從老人到嬰幼兒都有可能被感染。蘇北醫院皮膚科主任朱曉芳介紹,一到夏天,氣溫高濕度大的時候,真菌等致病菌特別容易繁殖。皮膚病患者就會相應增多。此外,夏季紫外線強度明顯增強,夏季人們穿著暴露部位增大,外出活動增加,光感性皮膚病患者也會增多。
【提醒】夏天,市民要做好汗斑、日光性皮炎、蚊蟲叮咬等皮膚病的預防。首先,選擇清淡飲食。有些過敏體質的人,要盡量避免食用海鮮、狗肉、牛羊肉、魚、蝦、蟹、蠶蛹及各種刺激性食品,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食品可誘發濕疹、蕁麻疹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加重。同時,要注意防曬,外出時要戴遮陽帽、打遮陽傘、戴太陽鏡、穿長袖衣服,避免讓皮膚長時間接觸紫外線照射。
記者 夏超群 實習生 王詩韻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