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聲音
媽媽變了。在有弟弟之前,我說的每一句話她都會仔細聆聽,還會經常給我讀圖冊,最近卻總是說自己很累很煩,只會訓斥我。媽媽教訓我,讓我去一邊玩,教訓我要有哥哥的樣子,教訓我要讓著弟弟……媽媽是不是討厭我?現在是不是不愛我了?這都怪弟弟。
媽媽和爸爸的聲音
四歲的孩子應該可以聽得懂大人說的話了,難道他就不可以謙讓和照顧一下小他兩歲的弟弟嗎?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在有了弟弟后就變成了賴皮鬼。如果現在縱容他,以后會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一個有了弟弟的初中男生在跟我進行談話的時候,一直在長吁短嘆。“院長,我好像真是個壞人。”
“你怎么這么說?”
“在我的內心深處,好像分住著善和惡。一邊是黑色的惡魔,另一邊是白色的天使。特別是當我和弟弟獨處的時候,我心中的惡魔與天使就會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
“是嗎?黑色的魔鬼怎么說?”
“黑色的魔鬼說:‘趁媽媽不在,好好打他一頓。’聽到那樣的話,我真的想立刻就打他。”
“是嗎?白色的天使說什么呢?”
“白色的天使說:‘你是個好孩子。不可以那樣做。’”
這個孩子表示,雖然發自內心地想要打弟弟,但是一想到這樣做會讓自己變成壞人,所以還是忍住了。父母總是輕易對孩子說“你只有這么一個弟弟,就不能讓著他嗎”,像這樣,孩子因為弟妹壓抑了太多太多。很多孩子將弟妹看作是“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想再遇到的人”。但是,他們覺得這種想法會讓自己變成壞人,所以他們從來沒有表現過這種想法。對孩子而言,弟妹真是一個令人討厭而痛苦的存在。這是因為他們總認為“如果沒有弟妹,我們就不會產生這些惡劣的想法,媽媽對自己的愛也不會改變”。
從媽媽懷孕之初,弟妹便對孩子造成了壓力。懷孕之前經常給自己讀圖冊、和自己玩耍、對自己有求必應的媽媽出現了妊娠反應,變得非常敏感,總是對自己說“去那邊玩,媽媽現在不舒服”。不僅如此,之前不厭其煩回答自己問題的媽媽開始沖自己發火:“剛才媽媽不是說過了嗎。”這時候,孩子會認為:“媽媽變了。為什么會突然變成這樣了呢?媽媽現在不愛我了嗎?我做錯什么了嗎?”由于孩子認為“媽媽好像討厭我”,所以為了確認自己沒有受到感情傷害,他們會更加黏著媽媽。懷著“不是的,是我理解錯了,我要再確認一次”這樣的心情,孩子更加對媽媽糾纏
不休。媽媽與孩子之間雖然有著強烈的感情,一旦孩子感覺到這種感情出
現了裂痕,他們就會變得不安,而且為了修復這一裂痕,他們會向媽媽要求更多的感情。如果沒能達成所愿,孩子便會表現出氣憤,同時還會固執地糾纏著媽媽。
媽媽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看作是執拗。她們總是教訓孩子“媽媽說過了,懷孕讓媽媽很不舒服,你這么大應該聽得懂了”。對這個年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很難站在他人的立場替他人考慮。雖然媽媽對孩子說“你是哥哥”,但是孩子只有長到6~7歲以后才有可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媽媽越是對孩子冷言冷語,孩子就越是對媽媽糾纏不休。沖動之下,媽媽有可能動手打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將非常混亂。“這是怎么回事?媽媽是真討厭我嗎?”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們與父母的關系漸漸疏遠。
很多情況下,孩子撫摸、疼愛剛出生的弟妹是為了獲得媽媽的稱贊。也有一部分極少數的孩子不會從弟妹身上感受到沉重的壓力,這樣的孩子性格一般都很外向,他們能夠從除了媽媽以外的其他人,如奶奶、阿姨、幼兒園老師或者朋友那里得到慰藉,尋找到快樂,他們擁有很多寄托感情的對象。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孩子都會從中受到壓力,好像媽媽被弟妹搶走了。
特別是三歲之前的孩子情況會更加嚴重。一旦有了弟妹,在弟妹一歲之前的這段時間,媽媽總是和弟妹形影不離。所以大孩子會認為,弟妹的出現讓自己和媽媽失去了單獨相處的時間。雖然媽媽嘴上說和自己一起玩,但是媽媽的懷抱和后背仍被弟妹占據著。而且媽媽并不是單純地抱著弟妹,她會隨時哄一哄弟妹,給他喂奶。媽媽為弟妹做的這一切讓大孩子有一種缺失感。每當看著弟妹的時候,大孩子都會感到一陣惱怒。只有當弟妹睡著的時候,大孩子才能讓媽媽屬于自己,可是當他們走向媽媽時,媽媽卻因為太累,和弟妹一起睡著了。如果弟妹被吵醒,媽媽又開始對自己嘮叨:玩的時候安靜點。這樣看來,大孩子承受了多少壓力啊!
依戀的感情不僅僅存在于子女與父母之間。戀人、夫妻之間也擁有這
種感情。我依然很愛我的配偶,但是如果我感覺到對方好像變心、不再愛我,甚至開始討厭我,愛上了別人,有多少人可以聽之任之?即使做出各種問題行為也要確認對方依然是愛自己的,在證明對方還是愛著自己之前,我們都不得不讓自己懷疑一切。即使對方在自己面前消失片刻,我們都會猜測他們現在在哪里,即使有一次不接電話,我們都會疑竇叢生。 雖然使用的方式不同,但有弟妹的孩子為了驗證媽媽是否還愛著自己,會經常做出一些問題舉動。他們有時故意丟出玩具,然后看媽媽的反應。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媽媽會用非常溫柔的語調對自己說“不可以亂丟玩具哦”,但現在媽媽會面目猙獰地沖自己大吼。
在面對心靈因為弟妹而受到傷害的孩子時,父母不要忘記一個事實,孩子認為媽媽變了。這并不是孩子的誤會,事實上媽媽確實變了。媽媽懷孕的時候身體很疲憊,無暇顧及大孩子,生產之后又一心撲在剛出生的孩子身上,是媽媽自己的情況變了。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前,如果一位職場媽媽每天下班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晚飯和逗大孩子玩,那么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后,她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就變成了照顧小孩子。這時候,在一直維持的某種均衡中,有很多東西發生了改變。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會把這些變化看作是媽媽不愛自己,討厭自己的表現。
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前,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大孩子:“你覺得弟弟或妹妹出生后,媽媽對你的愛會減少嗎?”大部分孩子會回答“嗯”。“你覺得媽媽會減少跟你玩耍的次數,疏忽對你的照顧嗎?”孩子還是會回答“嗯”。如果媽媽接著詢問:“這樣說來,你不喜歡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孩子會說“是這樣”。這種情況下,媽媽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媽媽和爸爸因為相愛而結婚,你的出生讓媽媽和爸爸變得更加幸福。媽媽愛爸爸的心沒有因為你的出生而減少分毫,爸爸也是一樣。相反,媽媽和爸爸的愛
更加深厚了。我們因為你的出生變得更加幸福,媽媽愛爸爸的心始終不變,
在這個基礎上又生出了愛你的心,愛是越來越多不會減少的。”
像這樣,仔細跟孩子說明之后,孩子內心會得到少許的安慰。父母不可以跟孩子撒謊說:“弟弟(妹妹)出生后,媽媽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你玩的。”因為這樣做,在弟妹出生后,孩子就會覺得“看吧,都是騙我的”。父母應該盡可能地跟孩子講解事實的真相。
父母應該跟孩子說:“今后媽媽可能讀不到五本書了,甚至三本都讀不到,因為媽媽要照顧弟弟(妹妹),就像小的時候媽媽照顧你一樣。但是在給你讀那三本書的時候,媽媽一定會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地朗讀。而且,媽媽和你玩耍的時間也有可能減少,但是一定會和你一起玩,和你一起玩耍的這段時間,媽媽會盡一切努力讓你玩得開心。”如果在弟妹到來之前,媽媽可以這樣跟孩子進行說明,孩子便可以肯定媽媽對自己的愛。而且,媽媽一定要遵守與孩子的約定,即使在生產之前,媽媽也要在跟孩子玩耍的時候讓孩子玩得開心。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相信媽媽的話不是謊話。在弟妹出生之后,媽媽也應該拿出時間跟孩子愉快地玩耍。在與大孩子玩耍的時候,身邊盡量不要帶著小孩子,也不要分心去操心家務事,只要全心全意地和孩子度過這段時間即可。只有這樣做,孩子才不會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也不會認為媽媽被弟妹搶走了。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