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走路——因為害怕,所以不敢放手
孩子的聲音
用柔軟的屁股坐著很舒服,可是媽媽卻總是讓我站起來。還說要讓我學會走路。但是因為害怕摔倒,我總是不敢放手。我害怕極了,但媽媽卻在一邊笑,一邊拍手讓我往前走。哎呀,我的腿在發抖。好累啊。
媽媽和爸爸的聲音
鄰居家的孩子都已經會走路了,為什么我們家的孩子還不會呢?從今天起一定要讓他好好練習。這孩子怎么這么膽小?哎呀,又摔倒了。快站起來!這么快就放棄了嗎?別人都做得到的事情為什么你做起來這么困難?
“讓爬行的孩子自己用雙腳站立起來”這句話蘊含的意義比我們想象中化”過程很重要。他們一旦學會走路,就表明已經具備到處走動并嘗試做任何事情的能力。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者弗洛伊德博士認為,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是唯我獨尊的。此前因為爬行所以一直仰視的世界,在直起腰站立之后變為了俯視。孩子會因此而自鳴得意,油然而生一種我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的自信,他們變得主動并且擁有了自律性。這一時期的孩子逐漸脫離媽媽,開始積極開展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但是,有些孩子擔心,如果就這樣脫離媽媽,“媽媽不要我了該怎么辦”。腦海中一旦閃現出這一恐怖的想法,孩子便會認為“難不成因為我學會走路了媽媽就不要我了”,出于這種思考,孩子會在脫離媽媽一定距離后,走著走著,突然飛奔向媽媽懷里,抱住媽媽。這是因為孩子對獨立感到不安和恐懼。
當孩子開始走路時,媽媽就應該對孩子感到的這種感情有所察覺。當他們突然跑過來一下抱住媽媽時,媽媽需要一邊跟孩子說“沒關系,你做上的再充電”。這一時期的孩子即使在玩耍的時候,都會時不時地向媽媽尋求鼓勵,如果看不到媽媽,他們會感到極度的慌張。媽媽應該一直看著孩子玩耍,不時與孩子眼神交流,同時對孩子微微頷首。
不僅如此,如果因為害怕孩子摔跤,媽媽便緊緊跟在孩子后面寸步不離,這也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這一時期的孩子應該逐漸適應在身體上和心理上與媽媽進行分離,如果媽媽對孩子寸步不離,便有可能妨礙孩子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孩子應該通過走路逐漸適應在身體上與媽媽分離。當“走路”這一運動發展課題完成以后,緊接而來的便是名為“獨立”和“自律”的心理發育。
專家們表示,十八個月之前的孩子即使不會走路,也無需過分擔心。因為每個人運動系統的發育各不相同。如果除了走路之外,孩子的其他發育都非常緩慢,父母才有必要與專門醫生進行一次商談,但是父母不可以因為鄰居家孩子十一個月就會走路了,而我的孩子十四個月還不會走路就催促孩子。孩子心理上的發育與身體上的發育是嚴絲合縫的。就像第一次長牙,第一次認識到媽媽與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一樣,人類的發育、發展與成長總是銜接得天衣無縫,這些都是需要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才能形成的。孩子發育過程的各個方面都是緊密聯系的。有的孩子之所以學步時間晚,運動機能還沒有開始發育,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做好讓自己意氣風發脫離媽媽的心理準備。從這一點來看,經常讓孩子脫離媽媽、往前面走,會讓孩子更加害怕走路。總是強迫走路吃力的孩子“走走看”,或者突然放手,這些會讓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
有一個來診療室就診的孩子,過度的不安使他不能走路。因為在學習走路的時候,父母總是急切地在一邊催促:“有什么好害怕的。沒關系。走走看。”這使孩子的不安加劇,因此他們來到了我的診所。這個孩子在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現在已經很正常。
一般情況下,孩子早則四個月,晚則九個月便可以在不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坐下了。這一時期父母可以把孩子抱在膝頭,在他們觸手可及的地方放一些物品,讓孩子抓取,這樣的游戲對孩子的發育很有幫助。早則五個月,晚則十一個月,孩子便可以完成抓取的動作了。這一時期,父母應該抓住孩子的手讓他們站起來,然后時不時地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運動發育較早的孩子從五個月起便可以用四肢爬行了,較晚的孩子十三個月的時候也應該能夠爬行了。這一時期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檢查家中是否安全。地板最好經常保持干凈,家具的邊邊角角都裝上保護套。讓孩子借助家具的支撐自己站起來,對他們運動發育的發展很有幫助。孩子最早在六個月的時候便可以在外力的幫助下走路了,晚則十四個月的時候也已經可以借助外力走路了。這一時期父母最好抓住孩子的手,讓他在不是很滑的地面上練習走路。但是,不可以讓孩子練習很久,也不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練習,或者在練習的時候很快放開孩子的手。早則七個月,晚則十七個月,孩子便可以自己站立起來了。這一時期父母可以偶爾讓孩子一個人獨處。當然,父母應該時常陪在孩子身邊。正常情況下,孩子會在八個月至十八個月之間學會走路。
下一篇:孩子的壓力從過分的愛開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最小的“自殺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