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的壓力,那么如何給予孩子幫助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本章將圍繞成長課題、同齡人、學校生活、父母的行為這些方面,介紹孩子會遭遇的42種壓力。
其中包括父母已經了解到的壓力,和以往未曾預知的壓力。我會盡量從孩子的立場揭示這些壓力,希望能夠對父母提供有效的幫助。
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成長的壓力是孩子必須忍耐、別無選擇的,雖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必要。“在痛苦中成長”這句話用來形容成長的壓力再恰當不過了。當用四肢爬行的孩子開始緩緩直立行走的時候,他們感到的害怕就像是成人學騎自行車一樣,因為害怕摔倒而不安,因為擔心受傷而惶恐。然而,當成人克服了這些畏懼,能夠熟練地騎自行車時,便會感到旁人體會不到的喜悅。孩子也是如此,在無數次的摔倒之后,終于能夠用兩條腿自由行走的那一天,他們便擁有了自信。
每當孩子面對新一輪的成長課題時,他們無時無刻不因為害怕和擔心而精神緊張、壓力沉重。由于人類通過進化逐漸變得程式化,所以大多數時候,這些能力的學習和掌握要比想象中快速。孩子們被迫接受新鮮事物的現象是“暫時的壓力”,但讓孩子一個人承受和克服卻有些困難。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指引正確的方向,讓他們情緒穩定、坦然地面對每一階段的成長課題。
來醫院就診的孩子中,有些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走路,有些孩子四歲了還整天掛著奶瓶,或者不會如廁。當從一個成長課題向下一個成長課題轉移的時候,這些孩子并不能從中體會到幸福和快樂。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克服不了新的成長課題帶來的壓力,一直停留在前一階段,并且壓力非但得不到減少,反倒獲得了更大的壓力。一些父母在孩子面對新成長課題的過程中
非常痛苦,他們在想:“孩子這么痛苦,難道就不能讓他慢慢來嗎?”所以內心焦急的父母掃除了讓孩子痛苦的成長課題,只為孩子營造他們熟悉的環境,讓他們停留在前一個發展階段。這些父母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孩子也享受這種舒適的感覺。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的這些幫助最后都會成為孩子極大的痛苦。對于孩子的成長課題,父母不可以拔苗助長,也不可以無限推遲。而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不斷地引導孩子向成功完成成長課題的方向前進,即使孩子在一開始覺得非常痛苦。
在孩子完成成長課題的過程中,大多數時候都伴隨著不適,但是孩子能夠從中體會到幸福人生的巨大價值。對于幼兒來說,告別柔軟的奶嘴,開始用堅硬的勺子吃飯是一種痛苦,但一旦適應,便能夠享受到更多樣的味道,還能夠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這時孩子就會明白,原來吃飯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接受勺子這個外部限制會讓自己更加幸福。
在進行成長課題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沒有學好如何調節和駕馭自己的身體,那么他一定會誤以為外部條件的限制會壓迫自己,讓自己生不如死。這將使孩子成長為在必須遵守的規章紀律面前討價還價的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需要接觸必須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和必須學會的事情,直到死亡。換句話說,孩子的成長課題就是學習那些“限制的意義”的開端。
成長課題并不會對每個孩子都造成嚴重壓力。很多情況下,即使父母不給予幫助,孩子也會很好地克服這些壓力。然而,這些孩子雖然完成了成長課題,但由于沒有得到過父母的幫助,所以有可能在情感上出現缺失。無論是什么樣的孩子,父母都要對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給予幫助。可能有的孩子需要很多的幫助,有的只要少許的幫助,還有的孩子只需要父母在一旁看著自己,但是顯而易見,所有孩子都需要幫助。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站立起來的情景嗎?父母帶著激動的口吻大喊著
“哇!站起來了!站起來了”,然后一下子把孩子抱在懷里,無限自豪。雖然孩子頭腦中不記得父母在那一瞬間的反應,但是卻會記在心里。父母要銘記,這種記憶(克服壓力時的感受)決定了孩子在今后遇到壓力的時候,是一邊對自己說著“加油”一邊緊握雙拳戰勝壓力;還是一邊抱怨“啊!為什么只有我……”一邊抓著自己的頭發痛苦萬狀。
●出生——我快不能呼吸了
孩子的聲音
媽媽,昨天你給我聽的莫扎特,但是現在是什么聲音?媽媽的心臟在撲通撲通不規律地跳動,造成我的心臟也像要跳出來一樣。羊水為什么又開始劇烈動蕩?是什么在勒緊我的身體?媽媽,我的房間越來越小了。現在我不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了。喘不過氣來,啊,要憋死了。
爸爸的聲音
不會吧,媽媽受到的壓力會傳達給肚子里的孩子嗎?不是說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好好睡覺,孩子就能茁壯成長的嗎?另外,那些認為在母體里受到的壓力會在出生后給孩子造成某種影響的說法是不是有點言過其實了?
那些牽著孩子的手來醫院就診的媽媽有一個最常問的問題,提出這一問題之前,她們總是對該不該開口詢問躊躇不已:“院長,我在懷這個孩子的時候,因為丈夫與婆家的關系,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孩子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的回答是:“不排除這種可能。”
即使基因再出色,如果胎兒生長的子宮內環境惡劣,那么也有可能生出不健康的孩子。因為決定子宮環境好壞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孕婦感受到的壓力。如果孕婦感到舒適和幸福,就能夠為胎兒提供最好的子宮環境,如果孕婦感到不適和難過,子宮環境也會變得惡劣。任何人在承受壓力時都會分泌出一種叫皮質醇的壓力激素。懷孕中的媽媽一旦承受過多的壓力,便會過分分泌皮質醇,然后通過臍帶與羊水傳達給胎兒。如果媽媽將過多的皮質醇轉移給胎兒,這將造成胎兒免疫力下降、發育遲緩,還會對他們神經系統的發育造成影響。
目前有很多與此相關的研究結果。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組發表研究結果稱,當孕婦因為受到丈夫精神上的虐待或家庭暴力時,就有可能誘發孩子長期性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智商水平較低等問題。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研究組也表示,一旦家庭不睦等嚴重的壓力對懷孕的女性造成影響,在這種狀態下長大的孩子將不能夠很好地忍受壓力。這一研究組以25名應對壓力能力較低的10~19歲的孩子及其父母為對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媽媽在懷孕時期受到的壓力會全部傳達給孩子。因此,與在母體中沒有受到壓力的孩子相比,這些受到壓力的孩子很多時候會過于沖動,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從這些研究結果來看,孩子管理壓力的能力是從在媽媽肚子里獲得的經驗開始的。但是,請記住,“懷孕中承受的壓力對胎兒的影響不好”這句話一定要加上“過度的”“過分的”此類形容詞。在懷孕的十個月內,如果切斷所有來自外部的刺激,讓孕婦只待在家里躺著休息,這反倒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不利。媽媽們不必擔心一般壓力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只有頻繁和嚴重的壓力才會導致問題。
如果擔心懷孕期間自己給孩子造成壓力,媽媽有必要在懷孕之前仔細檢查一下自己一直以來受到的壓力是什么。比如,丈夫每天大呼小叫或者總是帶著酒氣回家對自己造成了壓力,那么這一點就有可能成為問題。夫妻間感情嚴重不協調也會成為長期性的壓力。如果婆媳矛盾嚴重到只要一聽到電話鈴,心情就會一落千丈,那么媽媽還要檢討一下婆媳關系。如果本來內心就非常憂郁、彷徨,這也是媽媽檢查時不能疏忽的一項。在將自己長期以來受到的壓力仔細列舉之后,媽媽還要和先生或者周圍人進行商議,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必要時,還需要向專家求助。
但是,懷孕中的媽媽們,絕對不要過于畏懼“懷孕中的壓力”。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并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會導致問題。導致問題的壓力是慢性壓力。即使媽媽們遇到了壓力,只要事先知道如何減少不安,那么這種壓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便會減少。而且,適當降低要求,壓力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減少。
下一篇:幼小銜接應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渴望生病的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