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電子時代,越來越多的孩子迷上了看電視、上網、玩iPad游戲。書,對孩子而言,變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爸爸媽媽都知道,開卷有益,但是,如何才能把孩子再次拉回到書本前?
4月2日國際兒童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特別匯集了國內外閱讀領域大師級人物的種種理念、做法,希望能帶你的孩子走近閱讀。
周兢:早期閱讀為孩子提供3種經驗
1圖書閱讀經驗
?、俜唸D書的經驗,學習掌握一般的翻閱圖書的方式和規則。
?、谧x懂圖書內容的經驗,學會看畫面人物表情、動作、背景以及串連起來發生的事件。
?、劾斫鈭D書畫面、文字與口語對應關系的經驗,學會用口語講出畫面內容。
?、軋D書創作的經驗,知道圖書中的故事是作家和畫家創作出來的,嘗試自己“創作”圖書。
《為了孩子》建議你這樣做:
閱讀時,指導孩子一頁頁、耐心地翻閱圖畫書;試著告訴孩子圖畫書的基本結構,如,封面、扉頁、正文和封底等。仔細翻閱,或許你和孩子會有意外收獲哦。
畫面細節對孩子理解故事十分關鍵,但是有些孩子習慣快速翻閱,會忽略畫面里的很多細節,這時,你可以“拔刀相助”——“呀,這是什么?”“咦,小熊的衣服怎么變顏色了?”……和孩子一起找細節、看背景,故事會變得更有趣!
一起看過故事后,合上書,讓孩子講講故事說了什么?如果孩子不那么樂意,那就你講一半,他講一半,在游戲中,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口語與閱讀理解相結合的能力。
故事的創作可以從改寫或續編開始。平時為孩子選擇圖畫書,就最好選和孩子生活貼近的,這樣孩子改編故事起來更容易。
2前識字經驗
?、俣梦淖钟芯唧w意義,可以念出聲來,可以將文字符號、口語符號與概念對應起來。
?、诶斫馕淖值墓δ?。
③文字起源的經驗。
?、茏R字規律的經驗。讓孩子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構成規律,掌握這些一般規則,能更好更快地識字。
?、菸淖趾驼Z言多樣性的經驗。
可以用點讀的方式給孩子念故事,如果遇到故事里反復出現一個詞,如“月亮”,可以引導孩子跟著念“yue liang”,并讓孩子知道,月亮就是晚上高高掛在天上的東西。
可以在孩子的柜子上貼上他的名字,告訴他,貼著他名字的東西就屬于他的;同學過生日,除了送份小禮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寫張卡片表示祝賀,當然,不會的字可以用畫的。
為孩子讀讀倉頡造字的故事,找一些簡單古代象形文字的圖片給孩子看看。讓孩子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演變的。
讓孩子知道,“日”是一個象形字,看起來就像圓圓的太陽;“旦”就是“日”從地平線“一”上升起來,就是白天的意思。
帶孩子旅游時,可以讓孩子接觸接觸當地方言,如果去國外,也可以嘗試學兩句簡單的問候語,讓孩子了解到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和文字。同樣一句話,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來表達。
3前書寫經驗
?、僬J識漢語文字的獨特書寫風格,將漢字書寫與其它文字的書寫區別開來。
?、谥罆鴮憹h語文字的主要工具,嘗試使用這些書寫工具。
?、蹖W會用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包括坐姿、握筆姿勢等。
讓孩子仔細觀察英文字母和漢字,找出區別,能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書寫風格。
讓孩子嘗試用鉛筆、圓珠筆、鋼筆、水彩筆,甚至毛筆嘗試書寫,讓孩子體驗到不同書寫工具獨有的書寫感受。把寫字變成游戲,很有趣哦。
在給孩子充分書寫自由的同時,在書寫姿勢方面不可馬虎。
TIPS:
教孩子寫字不必操之過急!
◇強迫孩子太早動筆,會讓孩子厭惡寫字。
◇孩子年齡過小,手部肌肉還沒發育完善,力量不夠,很難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字的筆順在小時候搞錯了,進了小學會很難糾正。
(周兢,兒童語言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P3
松居直:圖畫書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圖畫書的文字都經過精心挑選與整理,字字飽含藝術家們豐富的情感與理性認識。父母親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系。真正讓父母與孩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不是戶口簿或者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
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孩子們長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么多故事的意義在哪里。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松居直,日本著名童書出版人,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
吉姆·崔利斯:大聲為孩子讀書
為什么要大聲為孩子讀書?崔利斯給出了一系列答案——
孩子在家里很少看到或聽到父親讀書,對養成閱讀習慣很不利;尤其是男孩的父親,更應在家庭閱讀中負擔起重要的角色。
人類是喜歡享樂的。為孩子大聲讀書就是讓孩子把書本、印刷品與愉悅畫上等號。如果一個孩子很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只是遭遇“無趣”,他的自然反應就是回避。
孩子與書并不是先天相互吸引的。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親戚、鄰居、老師等,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
孩子善于模仿,當你拿起一本書,并開始閱讀的那天,你已經在教孩子讀書了。
當你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時發生:①孩子和書之間產生一種愉悅的連接;②家長和孩子同時從書里學到東西;③家長把文字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耳朵里。
幫助孩子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的最好方法是和孩子一對一相處。讀故事給孩子聽,留意孩子的反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出現了。
(吉姆·崔利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代表作《朗讀手冊》是其數十年兒童閱讀指導研究與實踐之總結)
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境
在兒童閱讀教育領域,錢伯斯提出了“閱讀循環圈”理論,除了強調完整意義的閱讀是“選書—閱讀—反應—再選書—再閱讀……”,且整個過程由值得信賴、富有經驗的成年閱讀者引導,更提出了“閱讀環境”概念。
錢伯斯認為,兒童的閱讀環境需要從心理環境和物理環境兩個角度去看待,兩者都很重要,相比之下,心理環境更重要。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并不局限于“閱讀”環節,應貫穿閱讀大循環的整個過程。成人應注重物理環境的構建,為孩子們提供足夠豐富的書,布置適宜的讀書環境;還應注重心理情境的構建,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為孩子提供充分的閱讀動力。
(艾登·錢伯斯,英國當代著名青少年文學作家)
P4
佩里·諾德曼:1本圖畫書至少包括3個故事
諾德曼曾在孩子和自己的學生中做過一個有趣實驗。他將圖畫書《野獸出沒的地方》(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因為淘氣被媽媽罰不許吃飯,他在狂躁的情緒下夢游野獸國,一番歷險后回到現實,而媽媽早已為他準備好了晚飯)精心處理了一番——把圖畫書的文字和圖畫分開,給一組聽眾單獨的文字,另一組只看圖畫。結果兩組讀者都自以為讀懂了故事——只看到文字的讀者覺得這個故事太恐怖,不適合孩子;只看圖畫的讀者認為這是個單純奇幻的故事。等參與實驗的讀者讀到完整的故事后,都承認這是個有趣的兒童心理故事。
之后,諾德曼還做過類似實驗,他越來越相信: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3個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兩者結合后所產生的故事。
(佩里·諾德曼,加拿大學者,當代圖畫書理論界的領軍人物)
彭懿:圖畫書的每個部分都藏著細節
以一本圖畫書為例,和孩子一起從封面、環襯、開本、折頁,以及圖畫與文字的關系、潛在的節奏、顏色、藝術風格等方面,慢慢品味,會有意外驚喜哦!
(找空處放一張打開的豎立的繪本,標出“護封、封面、前勒口、后勒口、前環襯、后環襯、扉頁”)
封面
·從封面可以猜故事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配面)
老奶奶上了年紀,都98歲了,有一天,一只小公貓把她變成了一個5歲的老奶奶,讓她變得像小女孩一樣快樂。不過,小公貓可沒有使用魔法哦!
·把封面和封底連在一起看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配面)
作者用黑白的畫面凸顯席奶奶在黑夜里奔跑的景象,封面與封底合成完整的長幅黑夜,讓故事有了更生動的律動感。
環襯
·前后環襯遙相呼應
《好餓的小蛇》(配面)
前環襯上比后環襯上多了一棵長滿紅果子的大樹,后環襯上比前環襯上多了一條笑嘻嘻的小蛇。
扉頁
·扉頁告訴你誰是主人公
《我是彩虹魚》(配面)
世界上最美的魚,卻是一條世界上最孤獨的魚。彩虹魚能找回過去的友誼嗎?
·扉頁給我們第二次閱讀的樂趣
《母雞蘿絲去散步》(配面)
扉頁上是母雞蘿絲的一張散步地圖,它會帶我們重新走一遍故事場景。
正文
·每個孩子都是“讀”圖天才
《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配面)
有沒有發現,作者把《逃家小兔》的插圖搬到了《月亮晚安》的墻上。
·孩子能發現畫家沒有發現的破綻
《鼠小弟的小背心》(配面)
第13頁:海獺的胡子清晰可見;第17頁:海獺的胡子不見了!
封底
·合上圖畫書,故事講完了嗎?有時是,有時卻不是。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配面)
故事的結尾延續到了封底上。
(彭懿,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研究者)
(部分資料參考《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兒童閱讀推廣手冊》、《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
P5
Q&A
特邀嘉賓
方素珍,臺灣兒童文學作家、兩岸閱讀推廣人,從事創作、翻譯﹑編寫語文教科書及故事志工的培訓。因翻譯美國芭芭拉·庫妮的繪本 Miss Rumphius 《花婆婆》,且多年來致力于閱讀推廣,兩岸讀者昵稱她“花婆婆”。
Q1.孩子已經有能力自己看書了,還需要“親子”閱讀嗎?
當然需要嘍!親子閱讀會讓孩子因親密的共讀產生安全感,借著有趣的書和孩子一起學習和討論,是教養孩子最輕松的方式之一。
開展親子閱讀很簡單,只要摟著孩子,打開一本書開始朗讀或指讀,讓書本成為孩子另類的玩具、親子溝通的橋梁。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可選擇文圖并茂的繪本,共讀繪本時有幾個小技巧可參考:
1.聽一聽:先讓孩子傾聽故事、看看圖畫。
2.猜一猜:具有懸疑性的故事,可隨時中途提問,請孩子思考回答。
3.演一演:說故事時可以配合道具演出,增進注意力和趣味性。
4.問和答: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之中,幫助孩子系統地了解整個故事。
5.運用聲音、肢體、表情,讓說故事更有吸引力。
6.學習做道具和應用道具,讓說故事更有氛圍。
7.有些繪本故事不必一字不漏地朗讀,也可試著改編,增刪內容情節。
Q2.孩子的喜好飄忽不定,我想試試從他這個年齡段的特征出發,為他挑些合適的書。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是有差別的。親子閱讀的重點不是會講或講得生動,關鍵在于和孩子共讀的那種親密感。每天晚上在孩子睡前抽出10~20分鐘時間,陪他看一兩本書,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或者展開想象,進行深入的拓展,是親子最幸福的時光。
以下是一些數據,謹供參考。
3歲的特征:會捕捉物體的外觀形象、喜歡明亮的色彩、喜歡體驗現實世界和想象間的不同樂趣。
適讀書籍:想象力豐富且夸大的書,可以數數的書,重復的故事和有押韻的兒歌或童謠。
4歲的特征:能夠辨別書中細微的差別、自行透過玩樂享受閱讀。
適讀書籍:故事較長、情節較復雜的故事,圖畫較細致的繪本,無字的繪本。
5歲的特征:能清楚理解語言的意思、能表達復雜的情感、普遍以個人主觀意識上的是非對錯來區分事物、容易對陌生或未知事物過度想象,衍生負面情緒。
適讀書籍:善惡分明的民間故事,富有想象情結的童話,身體的發展和自主性的議題、與孩子心理狀態相關的繪本。
6歲的特征:對發現世界和其如何運行展現出極大的熱忱。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科學類繪本,關于家庭與小區的故事,講述價值觀判斷、人際關系或性別角色差異的繪本。
7歲的特征:開始能從他人的角度做出價值判斷、期盼與同儕發展更親密的人際關系、尋求脫離成人獨立,但仍需要溫馨和安全的感覺、受到壓力時可能會和家人相處不和諧或反抗、對男女差異感到好奇。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讀物,幽默趣味的短篇故事,橋梁書。
Q3.孩子還小,我擔心錯誤的方法會影響親子閱讀的效果。哪些做法在親子閱讀中要避免?
家長要先有個認知,并非所有的繪本都適合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擇繪本首先考慮孩子的年齡、接受力和理解力。當家長和孩子開始親子閱讀后,你就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興趣在哪兒,然后再去找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進行深入閱讀。
不必刻意教認字。只要是有趣的故事,孩子愛聽,就會一直要家長重復說故事,看圖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會認得一些字。
閱讀沒有一定的章法,怎么高興怎么念,不過千萬不要看完后,強迫孩子歸納“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以免破壞和孩子共讀的美好感覺。
Q4.孩子總是無法靜下心來跟我一起看書,怎么辦?
閱讀是要讓孩子有智慧,是培養孩子情商和語文等等的方式之一,可分為靜態閱讀和動態閱讀。有些孩子無法靜下來看一本書,家長不必喪氣,可采用動態閱讀的方式,帶孩子去看戲、聽音樂、郊游……一樣能讓孩子汲取人生智慧。閱讀是模仿來的,不是天生的。不論靜態閱讀或動態閱讀,只有愛閱讀的家長才能讓孩子也親近閱讀,最重要的是用心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只要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幸福,不要錯過享受孩子偎在懷里共讀的時光。
下一篇:為自己的優秀貼上防偽標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打開感受美好的心靈雷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