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保育到教育,濟南的幼教在近30年的發展中,經歷著層層蛻變。從操場上瘋玩跳皮筋,到如今幾乎個個孩子都要學才藝,濟南的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幼兒教育越來越關注。從公立幼兒園的分級到私立幼兒園的興起,幼教機構選擇的豐富,反倒成了家長們擇園的困擾。很多人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這個起跑線已經從小學延伸到了幼兒園,乃至更早。
當年在育紅班里玩耍的那些孩子,現在也許已經在為自己的孩子擇園而苦惱了。在回顧濟南幼教的過程中,相信很多讀者一不留神,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記者:濟南的幼兒園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迅速發展的?
宗桂萍:建國前就有幼兒園,但快速發展應該是在1981年往后。在1981年之前,濟南的幼兒園比較少,大多是企業辦的職工福利性質的,主要以保育為主,主要任務是給家長照看孩子。1981年,《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頒布,幼兒園有了統編教材,而幼兒園的主要工作也由保育轉向了教育,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初,幼兒教育還不能被家長普遍接受,那時候有些孩子是不上幼兒園的,只在5歲左右到小學里去讀個“育紅班”,相當于現在的幼小銜接班。
記者:那個年代的幼兒園教學跟現在的差別很大嗎?
宗桂萍:其實,在教學內容上變化并不大,那時候實行語言、計算、美術、音樂等分科教學,現在實行五大領域的綜合教學,但學習的知識差別并不大,都是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語言、計算、音樂等能力。要說區別,最大的莫過于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了。
過去的幼兒園教學形式跟小學生上課差不多,老師在前面講,孩子們把手放在膝蓋上坐在小桌子前規規矩矩地聽。整個教學以老師為中心,孩子接受起來比較被動,教學形式比較機械。現在是提倡游戲教學,孩子可以在玩中自由地、自主地學習,更強調師生的互動。
難忘的“小狗熊”照
一號代表:楊陽 生于1978年 1981年入園 現為三生石彩寶經理
我是濟南人,不過幼兒園是在滕州度過的。媽媽在當地一家美術工藝品廠上班,廠里為了解決職工子女的看護問題,辦了個幼兒園,我有幸成為這個幼兒園的第一批入托者。
記得有一次,我們正大口大口吃得正開心的時候,一個中年叔叔走了進來。我一下子被他挎在身上的一個黑黑的大家伙吸引了。
叔叔和阿姨聊了一會兒天,就從一個硬硬的黑包里取出東西,我一眼就認那是臺照相機。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叔叔是來給我們拍照的,心想一定要表現得最好,這樣才有照相的機會。那時,能照張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心里興奮得不得了,等阿姨走到我們身邊告訴大家廠里宣傳部叔叔要給我們照張合影時,我已經抱著我的小狗熊拿好姿勢了,哈哈。
從此幼兒園凡有拋頭露面的活動我都成了首選。成了第一批入托小朋友里為幼兒園做“貢獻”最多的。
老師辦公室里的“撒謊機”
二號代表:董明明 1984年出生 1988年入園 現任獵頭
我從小就潑辣,不到4歲,和一般大的男孩子見了我就繞道走。于是,爸媽決定取消“散養”,送我去幼兒園。姥姥給我手工縫制了一個可以斜挎的花布書包,書包很高級,里面還帶夾層,夾層里每天放一個煮雞蛋,雷打不動。
剛開始的幼兒園生活陌生又無助,我表現得很低調。很有耐心地折紙飛機,很有美德的沒有破壞隔壁小男生搭起來的積木。做飯的大娘很慈祥,午飯時每次都會問我:“吃飽了嗎?要不要再添點飯?”我不懂拒絕,總是點頭,以至于每天飯后發的蘋果我都吃不下。
上幼兒園的時候,班里還流傳一個“撒謊機”的故事。有次,班上一個小朋友撒謊,老師說,辦公室里有個機器很厲害,撒謊的小朋友走上去,機器就會響。自打那之后,我再也沒有說過謊。每次去辦公室都是一百個不情愿,怕不小心把機器驚動響了,老師以為我說謊。
奢侈的教具——— 小沙錘
三號代表:張曉章 1981年出生 1984年入園 現為公務員
我最初的記憶始于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那時我家住在未拓寬的經七緯一路口,順著緯一路往南走大概三五分鐘就到了南山上街幼兒園。
爸爸把我交給了幼兒園老師,老師讓我選個玩具拿著,我這才發現先到的小朋友人人手中都抱著一個玩具,兔子、小狗什么的,我因為來得晚,已經沒有什么可選的了,我就拿了一個小老虎,現在看來是那種做得很假的塑料玩具。第一天離開父母,我沒有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哇哇大哭,因此成為唯一獲得表揚的孩子。
當時雖然沒有現代化教學設備,但老師會親手做一些道具,如用電光紙剪成小花朵、小紅旗、大蘋果,而最“奢侈”的要數“小沙錘”。我們到處找在那個年月并不常見的空易拉罐,然后把沙子灌進去,粘上黑色的膠布,外面再糊上我們認為最漂亮的紙板或布片,把做成的小沙錘在手中輕輕搖晃。沙子和金屬撞擊的聲響,化作我們兒時動聽的樂聲。
捉迷藏:抓人的人蒙著眼睛對著墻從1數到10,其他人趕緊各自找地方躲起來,抓人的人數到數后便開始四處搜人。
斗雞:兩個人每人都把一條腿繞到另一條腿上,用手抱住,一條腿站立,然后互相碰撞,誰被撞倒就輸了。
跳關:一個人蹲在地上把頭低在胸前,一排人從他頭上跳馬一般地跳過去,每跳完一輪然便升高一點也就是站起一點,直到這個人完全站起來。
跳房子:在地上畫一棟樓,中間分層,最下為一層,最上為天,揀個石頭扔一層,單腿跳一層,再揀起來扔下一層,再跳……
跳皮筋:一副舊的黑膠皮手套當原料,那時幾乎家家都有,玩游戲的基本都是女生。
過家家:這個也基本是小女生玩,小男生也有玩的,當個爺爺爸爸什么的,感覺跟演話劇差不多。
記者:這個階段的幼兒園發生了什么變化?
宗桂萍:從80年代末開始,幼兒園開始分類升級,并且在1991年-1992年左右出現了省級示范園。省十佳、市十佳幼兒園評選在這十年間頻繁推出。當然,這樣的評選對幼兒園的發展起過積極的作用,不可否認過程曾有過造假的情況,還因為盲目上設備,出現了一些硬件條件超出當時國情的豪華園。
記者: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什么變化?
宗桂萍:當時,有些知名大學設立了教育系,并有自己的附屬幼兒園,作為教學試驗基地。我們這邊的幼兒園送老師過去學習,回來以后模仿別人上課,這叫模仿課。印象比較深的像音樂節奏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式。
當時,很鼓勵老師自編教材,老師的積極性也都很高,還出了不少老師作家、科研人才,但由于整體水平不均,教材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有些混亂。不過,老師的備課等教學行為都有了很大的規范性。
記者: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宗桂萍:80年代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管的比較少,有的家長還進修著課程,不注意和孩子交流。這鍛煉了孩子的實踐和自理能力,但口頭表達的能力有所欠缺。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剛來不習慣 看看該咋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經過磨難的孩子才會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