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又是一年入園時,入園對于孩子和家長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孩子“沖鋒陷陣”,家長暗自心焦——孩子是否會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不會想家……
看著孩子楚楚可憐的眼神,家長“明知山有虎”,但為了孩子的綜合發展,卻不得不“偏向虎山行”。話說回來了,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孩子的焦慮難免。然而,在我的工作中卻發現,孩子的焦慮,除了來自于陌生的環境和人,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同樣焦慮的家長!
入園第一天是半天親子活動,爺爺奶奶帶珍珠到幼兒園,兩位老人仔細地檢查著活動室、廁所。看看桌子的棱角是否有危險,摸摸被子是否松軟,詢問老師菜譜和營養搭配是否合理。之后,他們與同班的孩子和家長一起進行親子活動。珍珠高興得纏著奶奶不肯走。
第二天,爺爺奶奶送珍珠到幼兒園門口。奶奶的心一下子像被掏空了似的,強忍著眼淚對珍珠說:“乖孩子,以后在幼兒園身邊就沒有奶奶了,你渴了就問老師要水,吃飯要是不飽要叫老師添。”
珍珠迷惑了:“奶奶,你不跟我一起進來?”
“好孩子都是自己上幼兒園的,知道嗎?”奶奶說完就挪開珍珠的手準備走。
珍珠馬上掙扎哭吵:“奶奶,我要奶奶!”她緊緊地抓住奶奶的手不放,老師半抱半拉地想把她帶到班上。這時候,奶奶實在忍不住,緊緊地抱著珍珠也不走了,兩個人都哭了好一會,爺爺嚇她:“珍珠是好孩子,要聽話,不然就不要你了。”說完,爺爺趕緊拉著奶奶往外走,珍珠在大哭中被老師抱進了課室。她加入了新生哭鬧的行列,早餐也不吃。直到哭累了,就呆呆地坐著,兩手扯著小手帕不放。
第三天,珍珠死活不肯進幼兒園,奶奶安撫她說:“珍珠乖,今天已經上了第三天,再有兩天就到星期六不用上了,奶奶帶你上公園劃船。”珍珠一邊哭一邊說:“我還要去釣魚。”一陣糾纏后,珍珠抽噎著跟老師進了課室。她怯怯地問:“老師,奶奶幾點來接我?”經過老師安慰,她稍微喝了點粥,但一想起奶奶,又忍不住哭開了。
奶奶依然躲在幼兒園教室門外,一直等到聽不見孩子的哭聲,才舒了一口氣離開。一個星期下來,爺爺奶奶發現珍珠在家經常發呆,每天情緒都非常緊張,晚上睡覺抱住奶奶不放手,夢里也哭,有天半夜醒來,哭著要回家,跟以前活潑開朗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爺爺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奶奶搖頭嘆氣:“孩子被折磨成這樣,不如我們還是帶她回家,等大點再送吧。”珍珠爸爸馬上打消了他們這個念頭:“沒事,個個孩子都要經歷這一過程,過一段就好了。”
珍珠從小由祖父母撫養,比較嬌氣、任性,她不曾離開過爺爺奶奶,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突然“失去”親人,內心感到恐懼、無助,表現得極為不安,是很正常的。同時,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擁抱、安撫,孩子也易出現自信心不足,交往能力相對較弱。
當孩子較長時間出現分離焦慮,家人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情緒,反過來,家長的焦慮又通過他們不恰當的言行影響孩子。比如,爺爺奶奶對幼兒園考察得絲毫不漏,對幼兒園本身就不放心,這會給孩子對幼兒園造成戒備心理,影響她融入集體生活;再者,爺爺奶奶想把孩子接回家自己繼續帶,這樣一來,孩子必會產生逃避心理,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并引發新的焦慮。此外,遷就會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態度是舍不得自己,甚至會抓住這個弱點向成人提要求。這個時候,成人若不調整自己的心態,將會加劇孩子的不良反應。
家長應該多與老師溝通,建立信任。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礎,這樣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人手中。家長只有自己首先信任幼兒園和老師,孩子也才能信任幼兒園、信任老師。家長可以透過手冊或直接交流,詢問孩子在園吃喝玩樂的狀況,共同探討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的方法。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進幼兒園是走向獨立生活、融入集體的必經階段,既不是受折磨,也不是為了超越別人。成人不適當的看法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導致孩子對幼兒園失去親切感。正確的方法是明確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目的,并使用一些技巧跟孩子分別,以使開始的幾天好過些。
下一篇:媽媽,你的愛是免費的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