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編者按: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第24個教師節。教師節的設立體現了一個國家對尊師重教社會風氣的提倡和弘揚,對廣大教師來說是肯定,是鼓勵,更是尊重,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師的職業自尊感,形成堅定的職業信念。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作為教師這個行業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幼兒教師,卻對自身職業的認知越來越復雜,無論是平時的來稿、來信,還是與她們面對面的接觸中,我們都切身感受到了職業帶給她們的壓力和無奈以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倦怠,這不僅影響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會影響到幼兒教育的質量,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展。
對此,本刊曾做過專題討論,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社會各方,包括幼教媒體做出長期的、富有實效的努力。
20世紀90年代以前,關于教師領域的研究,更多是從理性的視角,關注教師應該具有哪些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忽略了教師職業生活的實然狀態。90年代以后,研究開始關注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本體性存在和工作壓力等問題。
2007年底,筆者選用北師大石林老師研究小組的《教師工作壓力狀況問卷》,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被試,樣本是來自上海市某區的224名幼兒教師。
|調查結果
1.某區幼兒教師在教育改革、社會、幼兒園管理和工作特征維度上產生的壓力均值較高。
2.幼兒教師因個人身心特征、工作特征及家庭因素產生的工作壓力與其身心行為反應最相關。
3.不滿25歲組、基本是幼兒園二級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幾乎最低;25-35歲和35-45歲組、基本是幼兒園一級教師的人群由工作特征、身心特征和家庭特征產生的工作壓力反應幾乎最高,感覺壓力較大。
4.公辦園教師由身心特征產生的工作壓力反應高于非公辦園幼兒教師,而由工作特征因素產生的工作壓力反應又低于非公辦園幼兒教師。反映出公辦園教師期待自己有良好的職業前景,容易焦慮緊張;而非公辦園則更多地讓教師感到幼兒人數多,工作量大,事情煩雜,人際關系微妙,不容易協調好各種角色間的關系。
5.寄宿園幼兒教師由身心特征、幼兒因素產生的工作壓力反應顯著高于日托園教師。說明寄宿制工作本身的一些特點,如需要料理幼兒更多的生活細節,需要關注更多的瑣事,在班上與幼兒相處時間更長,需要更強的責任、安全意識等,容易讓教師產生更大的壓力。
|應對策略
世界上并不存在沒有壓力的工作環境。壓力具有兩重性,適當的壓力無論對個人和組織都有積極的意義,關鍵是對壓力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1.個體努力
每個人由于其所處的環境,個人經歷、性格、職業等因素不同,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和感受就不同。當教師在工作中感覺壓力大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調整:
(1)認知的調整與重組
在壓力管理過程中,個體認知起核心作用。
一是克服消極的自我評價。面對改革浪潮,一些教師如臨大敵,對教學改革對自己的威脅性估計過高,壓力感增強。如果能把挑戰看作是機遇,把壓力轉化為迎接挑戰的動力,就會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去。
二是摒棄不合理的信念。有的教師對自己要求過高,比如“我應該讓家長和同事都認可我”、“我必須完美地做好每件事”等,一旦不能如愿,加上不正確的歸因認知,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壓力。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事件及他人,尤其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水平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確定合理的歸因認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焦慮、緊張和壓力。
三是重新認識工作的價值。有的幼兒教師覺得自己地位卑微,工作繁瑣,工資待遇太低,每天上班只是為了謀生。這就需要重新認識工作的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中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
(2)改變不良的行為特征
幼兒園里的事情千頭萬緒,更需要有序地安排好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克服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的不良行為習慣。拓寬思維,合理安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工作時全情投入,生活中休閑放松,扮演好教師、母親、妻子、女兒的各種角色。
(3)善于運用內外資源
內部資源主要包括個人的樂觀、自我效能感、控制點等心理資源。教師要培養樂觀的情緒個性、積極的態度,善于思考、總結成功經驗,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建立對壓力事件或情境的控制感。
外部資源指存在于個體之外的、能對個體的心理和物理予以支持的社會關系,比如家人、朋友、師長、學校、同事等,就可以構成一個有效的支持系統。較好的社會支持可以降低對職業壓力事件或情境的傷害性評估,為個體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其他支持。
(4)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
時間緊張、不夠用,不斷為等待做的事著急,是許多教師感到壓力和緊張的原因之一。這固然與工作負荷有關,但可能也與個人是否能有效管理、支配時間有關。
很多幼兒教師就因為缺乏對時間的調配能力和控制能力,導致自己象個“陀螺”。認真計劃和準備具有重要作用的事情,就會多一份控制,在時間安排上應優先處理并保證充足的時間;越無意義、越不重要的事情應延后處理,花少量的時間。學會積零成整、善用時間片斷,努力增加可支配的個人時間和休閑時間,保證有充沛的體力來應付繁重的工作。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解讀幼兒的“不合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行動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