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說:早上來園的時候,凡凡邊走邊回頭,“奶奶,早點來接我??!”,奶奶一邊讓凡凡進屋,一邊在窗戶旁邊趴著看,凡凡正脫衣服呢,回頭看見奶奶了,又跑了出來跟奶奶說:“奶奶,早點來接我??!”奶奶趕緊又讓凡凡進屋,這才戀戀不舍的走了。晚上離園的時候,凡凡媽媽說:“這孩子,就是塊小黏糕,天天黏著他奶奶,不愛做事也不愿意動彈,最近生病了更不愿意動了。都上中班了還這樣,您說怎么辦才好?”
教師建議:從凡凡的情況來看,他的過度依戀主要來自家長的過度保護。凡凡大部分時間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隔輩教養最容易產生溺愛問題。從平時和奶奶的交流中了解到,凡凡在家衣服都是奶奶疊的,走路走累了還得讓奶奶背著。奶奶仿佛是凡凡生活中的保護神,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奶奶所做的一切,直接導致凡凡對奶奶過度依戀。
讓“小黏糕”自己獨立站起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解放家長的手,懶家長成就好習慣。家長對幼兒的包辦代替是因為對孩子年齡特點的不理解,覺得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了。事實卻恰恰相反,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看,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愛操作,是勇于探索的實踐者。家長們要努力做個“身懶心不懶”的家長,創造和把握機會。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自己穿衣、洗手絹等,還可以讓孩子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在服務自己和他人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做事的樂趣,逐漸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的愛心、耐心、細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成長需要在家長的不斷鼓勵中形成。在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或者獨立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理解、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有安全感、愉悅感和被信任感。在孩子獨立做事之后家長及時給與鼓勵,但是要注意鼓勵的方式,盡量多用精神鼓勵,少用物質鼓勵。如:“媽媽獎勵你一個故事”,“多看一會兒動畫片”等。
下一篇:新園三年里的苦辣酸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調整作息提前適應學校生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