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入托場景三:雖然老師已經把孩子領進教室,可家長們仍不肯離開:有的躲在門后面觀察,有的藏在窗戶下面張望……用盡一切招數,只為確認孩子是否停止哇哇大哭,是否安靜下來,是否在和小朋友交流,是否有老師照顧等。即使出了幼兒園,仍有不少奶奶級的家長在徘徊,焦慮和不安都掛在了臉上。這種過分的關注是否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是否不利于孩子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
點評人:李巖,東方愛嬰濟南營運經理
家長的關注首先可以理解,其次覺得沒有必要。為什么呢?首先我們要分清幼兒為什么哭鬧:一是作為試探家長的一種工具。達到目的,孩子以后會重復使用,甚至變本加利。達不到目的,孩子哭鬧幾次也就作罷了;二是表達自己目前心理狀況的方式。這是一種心理發泄,是孩子目前心情的一種表達,是應該允許的哭鬧。作為初入園的幼兒,家長很難分辨孩子哭鬧究竟是哪兩種,不管什么原因,對于家長來講,勸解和說服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在放學的時候,向老師咨詢孩子一天的情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如果一切正常就無需焦慮。另外,可向孩子咨詢班里的情況,一些具有誘導性的問題孩子比較喜歡回答,比如:你們班有小椅子嗎,你喜歡坐什么顏色的,班里有積木玩嗎?家長的問題一定要明確,易于孩子回答。
入托場景四:媽媽領著孩子,一邊和孩子說著話,一邊逗孩子開心,媽媽和孩子的笑聲在幼兒園上空回蕩。到了教室門口,孩子開始緊張,小手緊緊的拉住媽媽的手,媽媽想松開,可孩子開始抱腿。家長說:“孩子,你的教室到了,就等你做游戲了。”老師過來把孩子和媽媽“掰”開,哭聲開始了!在老師的示意下,媽媽快步離開。老師和家長這樣做是不是太狠心了,是不是需要安撫一下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再離開?
點評人:張翊,省委幼兒園高級幼教
我很慶幸這位家長做得這么好!每一個孩子入園都要經歷一個相對獨立的、沒有家人陪伴去獨自適應新鮮而又陌生的環境的過程。我們成人之間分開心里都難免難過,更不用說孩子了,哭鬧是難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家長的做法不當,比如在班級門口安撫孩子等都會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漫長。孩子哭并不表明她不喜歡幼兒園,而是不愿意和家人分開,所以這時候家長的安撫會適得其反。幼兒園的老師在這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一般孩子哭鬧一會兒,就會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加入集體活動的,家長的過分擔憂是沒必要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在幼兒園渡過的第一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入園前的生活準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