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l 自由
北京孫瑞雪至尊寶寶幼兒園(國展園)的洋孩子很多,接待他們時有很多不同于我們的需求和角度,他們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這里給不給孩子自由?我們說給。他們會說:我們需要觀察是不是真的自由。似乎自由對他們來說成為選擇幼兒園的第一個條件。這里有美國的孩子,德國的孩子,非洲的孩子,埃及的孩子,各個都有特點,這些媽媽爸爸第一個條件都是自由。
一天,以前在原來這所園的洋孩子由于不自由而退園了,當聽到這里的變化后又重返學校,那個早晨兩個媽媽坐在院子里,遠遠地看著孩子們在玩兒,給一個朋友說:這里的老師還是原來的,但是看來教育體制變了。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我時,我是吃了一驚的。我并沒有和對方有過任何溝通,只不過在她要送孩子的幾天早晨她總是帶著孩子在學校里看。實際上她是宏觀的角度來判定學校的,并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老師或某一個園長身上。她只是清楚地知道,這樣一個教育理念是有教育體制做保證的,而并非由某一個人決定。幾天早晨的觀察總會引來一個小男孩兒,騎著玩具車來到她的跟前說:“外國阿姨好!”然后仔細地盯著她看。這個小男孩兒的活動每天都在持續,這個媽媽也每天都在觀察著院子里的活動和秩序化的環境。但是當這個自由的教育進入北京的時候,媽媽總是會問:太自由了怎么可以?什么都不學怎么可以?實際上兒童的每一秒鐘都在學習,只不過跟我們認為的學習內容不同而已。
l 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
還是有關自由的話題,洋媽媽總是問,這真的能做到讓孩子自由嗎?對話時眼看著她的孩子摔倒在地,這時老師要上去抱,她急切地喊著:不要,不要!結果還是老師把孩子抱了起來。她看上去有一些懊惱,她說:孩子會自己起來的。一位老太太告訴老師她這個洋孫子平時在家時,洋女婿總不讓家人干涉這個孩子,老太太學著說:no no no ,給的自由太大了。在她們的理念中這樣的環境就能保證孩子的自由,這樣孩子就能自己照顧自己。這和我同我的同胞對話時的理念截然不同,我們總是在問:老師能照顧過來嗎?
l 是不是來這個幼兒園由孩子自己決定
洋媽媽和洋爸爸總會帶著洋孩子來學校呆幾個早晨。他們會這樣說:上幼兒園的是孩子,不是我們,所以也應該由他們選擇幼兒園,孩子喜歡就上,不喜歡就去別的地方再看。他們不斷地強調,生活在這里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這一點,讓我感到他們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而且他們帶著孩子的這幾個早晨孩子就熟悉了幼兒園的情形,自然也就對幼兒園有了一個好惡的判斷,這個判斷是由小朋友做出的,這體現了他們對這樣一個幼小孩子的個體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孩子心智狀態的肯定。細細琢磨,真的是讓人感動的。 文/孫瑞雪
下一篇: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閱讀超市”給孩子帶來樂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