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有一天,我給孩子們講述《羊媽媽病了》,然后問小朋友:“小馬去給羊媽媽請醫(yī)生,為什么要飛快地跑?慢慢地走不行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不行,因為慢了羊媽媽的病就更厲害了。”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小馬著急的心理,我又問:“如果你媽媽病了,你心里著急嗎?”大部分孩子都說:“著急”。只有原野說:“不著急”。我心里咯噔一沉。為了讓原野的回答“符合要求”,我又把問題重復了一遍,可原野還是堅持說:“不著急”。這下我可著急了,又問原野:
“你愛自己的媽媽嗎?”
“愛”。
“那你怎么不著急呢?”
“因為有爸爸在。”
“噢!”
我恍然大悟,接著問:“如果爸爸不在家呢?”
原野肯定地說:“那我非常著急的,我會自己去給媽媽請醫(yī)生。”
原來如此!我?guī)ь^給他鼓起了掌。
我差點走了教育的一個誤區(qū)——一切屈從于教師。教師常常將自己的愿望、想法強加給孩子,不許這樣,只準那樣。久而久之,孩子將會“千人一面”、“異口同聲”,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也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我們應當給孩子充分表達、盡情表現(xiàn)的機會,并恰當?shù)貑l(fā)和引導,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下一篇:對孩子巧用“轉(zhuǎn)移注意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園該如何制定教學活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