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幼兒園院子里的白蘭樹上有個鳥窩——這是大一班孩子們在早餐后的驚喜發現:鳥窩里有三只小鳥,身上濕濕的,眼睛都沒開。這一重大發現成了孩子們一天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們不論吃飯、活動還是午睡前,都在談論小鳥,都想去看看小鳥,對鳥窩里的小鳥充滿了好奇心。于是,在老師的倡議下,一個以“鳥窩里的小鳥”為主題的活動展開了。
活動一:剛孵出來的小鳥是怎樣的?
孩子們觀察后發現,剛出生的小鳥全身濕濕的,眼睛還沒能睜開,不會飛,要爸爸媽媽去找蟲子回來喂它們,小鳥雖然看不見,但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就馬上揚起頭,伸長脖子,張大嘴巴等著爸爸媽媽把蟲子 喂到它的嘴里,有趣極了。
活動二:鳥窩里的小鳥是什么鳥?
孩子們很想知道小鳥的“名字”,可小鳥的羽毛還沒長出來,老師和孩子們就想到了從小鳥媽媽身上找答案,觀察鳥媽媽的羽毛,回去找圖書資料,經過對比,知道這三只小鳥的“名字”叫金絲鳥。
活動三:小鳥每天的變化。
孩子們每天都非常認真地關注著小鳥的變化,他們發現,第一天小鳥的身體是濕濕的,眼睛沒開;第二天小鳥的身體干了,能看到細細的羽毛;第三天它們身體長出一片片綠綠的羽毛,眼睛有點張開;第四天它們全身長滿了綠色的羽毛;第五天一大早,孩子們發現窩里的小鳥不見了,大家都猜說小鳥跟著媽媽飛走了。
活動四:畫小鳥。
孩子們坐在窗前看著鳥窩寫生,把鳥媽媽喂小鳥的情景畫下來。圖畫里的小鳥伸長脖子、張大嘴巴在吃蟲,栩栩如生,可愛極了。
活動五:捕捉精彩鏡頭。
老師用數碼相機拍下珍貴鏡頭作資料,把鳥窩、小鳥吃蟲和小鳥每天的變化拍下來讓小朋友欣賞。
評析:孩子們一個偶然的發現,在老師的充分關注下獲得延伸,這一系列活動在為孩子們帶來無盡樂趣的同時,也帶給教育者有關“什么是課程”的反思。
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在許許多多不經意的發現中表現出來的,孩子們敏銳的聽覺、視覺、觸覺,甚至全部的感知覺,時刻關注著大自然、關注著身邊的人和事,搜索著有趣的事物;由于對世界的敏感和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幼兒經常聽見成人“聽不到”的聲音,看見成人“看不到“的色彩,感覺到成人“沒有感覺”的情緒;同時,幼兒以其獨特的形式向成人傳遞他要探索世界的信息:拆掉小汽車是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讓它跑、讓它停,給年輕的老師送一水杯蚯蚓只為他們太喜歡這小動物、以為老師一樣認同它的可愛,畫一幅充滿黑顏色的春天的畫是因為“非典”肆虐的春天帶給我們痛苦與恐懼的體驗。
幼兒園的教育就是要調動幼兒所有的感知覺,讓孩子們充分地認識世界,而教育活動所依賴的課程,在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世界本身,更多的是來源于幼兒的感知覺,來源于幼兒的所見、所聞、所想;教師建構課程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觀察孩子、讀懂孩子,在孩子的興趣中尋找課程的生長點,教師只有做幼兒的有心人,時刻關注幼兒的發現、幼兒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并巧妙地延伸它們,才能真正地讓幼兒快樂地享受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天,并在這種快樂中獲得發展。
相關報道:“美國幼兒園”這樣上課
幼兒園貯備多小學也厭學
關注孩子的“幼兒園陰影”
幼兒園里的超級乖寶寶
奧地利的“想像幼兒園”
下一篇:怎樣讓孩子學會寬容和快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園里要讀書寫字做題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