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請出4位小朋友上臺來走平衡木,看誰用時最短,走得最穩。貌似在觀察孩子的平衡能力,其實不然。專家所關注的是家長的行為暗示,來分析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誤區。
第一位男孩兒,4歲半,姥爺陪同。在老師說開始計時時,男孩自己穩步前行,姥爺沒扶也沒護,只原地觀望,當孩子快走到終點時,姥爺才快步走過去拉過孩子。
第二位女孩兒,5歲,媽媽陪同。在老師說開始時,媽媽緊張地張著雙手保護著平衡木上的孩子,像是隨時準備接住走不穩的孩子。
第三位女孩兒,5歲半,爸爸陪同。在老師說完游戲規則時,爸爸蹲下來又給孩子說了一遍應該如何做,然后小心跟在孩子的后面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四位男孩兒,4歲半,奶奶和爺爺陪同。奶奶把孩子扶上平衡木后,手沒離開孩子,當老師說開始時,奶奶用外界的力量保護著孩子往前走。這種行為被阻止后,孩子慢慢地,小心翼翼前行,松開手的奶奶忐忑不安,跟在孩子的后面。公布計時結果:用時最短,走得最穩最快,獲得第一名的小朋友是第一位出場的男孩。
專家點評:家長的肢體語言和行為暗示對于孩子來說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第一位孩子,年齡小,卻走得又快又穩。姥爺給孩子的暗示是積極的,像是在說:這很簡單,孩子你不用緊張,我相信你能很順利走過平衡木。孩子得到如此積極的暗示后,會很自信,很大膽地去完成,結果像是在意料之中。
其他三位家長的行為暗示卻是消極的,不信任的,似乎是在告訴孩子:這個游戲很難,你一定要小心,關鍵的時候我們會保護你。所以,當孩子得到家長的這個不信任的信息后,也有些膽怯,有些緊張,自然不敢放開步子往前走??戳诉@個節目,我也在反醒自己,是不是平時幫帥帥太多,如果我這個媽媽不處處都幫他,是不是他會做得更好,更獨立更有主見?
下一篇:小學生快樂自信不是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對孩子說“不”更有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