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煩惱:志衡的父母最近很擔心,孩子上高一后越來越喜歡和家長較勁,不論父母做什么和說什么他都會批駁一番。通常觀點非常極端,讓家長無法接受。并且會引經據典,一定要父母承認他說得對。有一回晚上為了讓父親接受自己的觀點“讀名著是沒有價值的”堅持和爸爸辯論了三個小時,惹得父親很生氣,忍不住大罵他“不講道理、胡說八道”。如果媽媽當時不在,他還會把同樣的觀點再重復一遍給媽媽聽。對于一些看不慣的現象還揚言要修理某人。以前孩子沒有這么固執,沖動和暴力,這是怎么了?
志衡的父母都是碩士,從小一直會從他經歷的各種事件中分析錯誤、不足,批評教育,要志衡不斷改進。志衡心里總有不服氣,可是從來也說不過父母,自己仿佛總是有錯,自己總是不夠好。進入青春期的志衡開始用固執的方式爭取自己的自主權和家長的認可,而他使用的方式正是小時候父母常用的方式:分析、辨別、批判。
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過去在父母眼里“長不大的孩子”,正處在一個重新獲得自我認識的階段,他會通過各種方式嘗試證明自己有主見,不再是以前那個總是依賴父母,完全跟隨父母的小孩子了。對事情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正是證明自己長大了,有思想、有價值的重要方式,有不少青少年都有志衡這樣的想法。甚至有時候他們所秉持的觀點和父母一樣,也要故意堅持相反的觀點,仿佛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是青春期特有的固執己見。
“我一定要父母承認我是對的”看起來這樣的方式很有些極端,但父母首先應當看清這些方式背后的積極意義和心理需要。如果堅持糾正孩子的錯誤觀點,隨之而來的必定是雙方的爭吵,孩子更加無禮的頂撞,親子關系變得緊張。這時不如給他十分鐘的時間闡述自己的想法,家長對于其中能夠認同的表達支持和認可,偏激的部分可以暫時回避。選擇另外的時機作為一個疑問提出來討論,也有可能下次孩子已經不再堅持那些偏激的觀點了。
孩子處于過激情緒狀態時,父母要保持穩定,打罵和指責都會導致孩子情緒更加激動。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必定導致心理不穩定,易怒,易激惹。合理的做法是引導調整情緒。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這是青春期暫時的表現,家長不必過分擔憂。
家庭是孩子首要的學習場所,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向父母學習著對人對事的方式、視角和態度。父母對孩子不滿意時不妨從這個角度思考一下。當家長能夠用積極、理解、接納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時,也用實際像孩子展示了表達內心需要的更多方式。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不妨想想如果執著的辯論并不能真正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欣賞,相反還會令他們更不認同,那么還有什么更多更合理的方式能夠達成愿望呢?可以跟同學們交流看看他們還會用一些什么好辦法。
下一篇:你懂孩子的兩個“面”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混齡班”讓心理更成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