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不做壞事,保證安全,然后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孩子將會獲得一個汪洋恣肆、色彩絢麗的人生。
“桐桐,今天有點晚了,你是現在就睡覺呢?還是想聽我給你講個故事再睡?”
我經常會這樣征求桐桐的意見。因為我不確定桐桐當時的狀態和想法,所以都會問問她想怎么樣。
一般情況下,桐桐都會開心地選擇后者,并且還會在聽完故事后乖乖睡覺。如果哪天我給她讀的是書上的故事,她還會仔細地將書收好。
有時候,桐桐很吵,通過這樣的方式,也節省了我苦口婆心勸她睡覺的時間了,因為這是桐桐自己選擇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桐桐會安靜下來,不再吵鬧。在進行完我所答應的事情后,她也會聽話地去睡覺。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孩子會覺得受到尊重,從而自覺收斂自己的不良行為。這樣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同時,你把小小的選擇權交給孩子,收到的也會是孩子對你的感激。
在安全范圍內,你不要替孩子做他可以完成的事情,也不要干涉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他以后將會感謝你,讓他擁有了一個可以自己做主的童年和人生。
桐桐的表姐芳芳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就連高中時分文理科都是大人幫她選擇的。雖然她的成績很好,也很乖,但是在我看來,似乎少了些孩子應該有的“活力”。
同事家的一個孩子就和芳芳不同。那個孩子叫妮妮。
高中分文理科。妮妮很喜歡文科,但是同事卻覺得文科沒前途,還是理科的前途更好些,于是就很強硬地要求妮妮報理科。
沒想到,第二天,妮妮就給同事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
親愛的媽媽:
雖然我和你朝夕相處,但是我還是有些話埋在心里,現在我通過寫信說給你聽。
也許因為我是獨生女的原因吧,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我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你幫我做好的。從來都是“你要我那樣做”,而沒有問過我是怎么想的。
昨天晚上,我們商量我要報文科還是理科的問題,沒等我說完,你就說:“還用想嗎?當然是理科。”然后說了很多理科的好處。
我說:“可是我喜歡文科啊!”
“喜歡有什么用?我在社會上經歷的事情多了,還是理科好,我還能騙你嗎?”不容我分說,你就幫我做了決定。
媽媽,我已經長大了,也能自己做決定了,請你將選擇的權利歸還給我吧!
妮妮
同事將這封信重重地扔在辦公桌上,含著眼淚說道:“我還不是為她好,看來我是白費心了。”
后來,還是妮妮“勝利”了,同事向孩子“妥協”了。妮妮如愿地報了文科,還成了文科班里的學習佼佼者。
即使孩子的自主決定遭遇了挫折,你也應該給孩子選擇失敗的權利,因為,挫折也是孩子成長必需的“營養劑”。
以前,桐桐有時候很任性,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就必須去做,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但是自從一次意外發生之后,桐桐的任性就明顯地減少了很多。
那天,奶奶給桐桐買了一條小裙子,她穿上之后就不往下脫了。正好雪莉找她去操場玩,妻子讓桐桐先把裙子脫下來,換條褲子,因為她們玩起來很瘋,常常不是磕著就是碰著的。但是桐桐沒答應。
果然,桐桐那天摔倒了,膝蓋受了很嚴重的傷,如果那天她穿的不是裙子,而是褲子,情況就會好很多。
妻子很著急,批評了桐桐幾句,桐桐開始哭。
“桐桐,你先別哭。你看,當初不讓你穿裙子你不聽,現在受傷了吧?”我說。
“爸爸,媽媽剛才教訓我了,你就別再訓我了。”桐桐委屈地說。
“爸爸媽媽不是為了訓你,是想讓你知道做任何小決定的時候都要考慮全面。你選擇了,就要為你的選擇承擔后果,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對桐桐說。
桐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我對桐桐說:“你想一想,如果下次再去操場玩兒,該怎么好好保護自己,以免再受傷?”
在這件事情中,桐桐不但提高了自己做決定的能力,還學會了保護自己的方法。
很多時候,父母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孩子好,其實那都是父母一相情愿的想法。
孩子有自己成長的需求,有自己的獨立愿望,有渴望擺脫束縛的權利,那你為什么還要牢牢攥著那些“選擇權”呢?為什么還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身上呢?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不做壞事,保證安全,然后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孩子將會擁有一個汪洋恣肆、色彩絢麗的人生。
下一篇:理解殘疾娃的特殊性格和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誤會了孩子“性”意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