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遲到的敏感期,一個個補上來了 (緹緹 2歲半~5歲)
康立新(緹緹媽媽)
孩子憂郁了
女兒是個極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細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參天大樹。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一直錯誤地以為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煉。我居然一直在磨煉她,好讓她變得潑辣一些!
女兒2歲半時,我們搬家了。大人當然高興,但對女兒來說,看不見熟悉的物品,看不見熟悉的鄰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著求我們把家搬回去,這當然不可能。我絲毫沒有注意到女兒漸漸憂郁起來的眼神。
現在想來,女兒受的最致命的打擊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那天,她帶著最喜愛的畫書《紅寶盒》到了幼兒園,下午接她的時候,發現女兒的眼睛哭得又紅又腫。她說畫書被老師沒收了。我小心翼翼地跟老師商量,明天就送女兒來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師說:“這樣太慣著她了,你也是當老師的,這個道理你還不懂嗎?”第二天,當女兒用絕望的眼神哀求我別送她去幼兒園時,我不為之所動,自以為那是對她的鍛煉,只要堅持送,就能改變她的敏感多慮。
從那兒以后,女兒開始出問題了:憋尿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不愛說話,即使面對媽媽。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頭,濕濕的!但她再也沒有放聲大哭過!
她小小的心靈到底有過多大的創痛?現在想來,那段日子對女兒來說一定是暗無天日的。同樣的經歷不一定給別的孩子留下陰影,但女兒卻從此陷入了恐懼中。而我卻在無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遠。假若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帶著女兒搬回舊家!一定第二天就帶著女兒退出那所“雙語藝術幼兒園”!
后來接觸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細心的理解和呵護、更多的愛與自由。如果媽媽都不能成為她最后的安全港灣,她那脆弱如絲的心靈還能從哪兒得到撫慰?對一個孩子而言,當四面八方都無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閉起來?
孫瑞雪:
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個生命,你關切這個生命,你就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生命就會受到尊重。你不能為未來打造一個人,孩子不是一個東西和物件。我們只能陪同孩子走過眼下這一步,而且是快樂的走過。這是愛。我們要把這些慢慢剝離開,使我們開始覺察到我們關注生命,而不是關注我們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要鍛煉、摔打,這樣才能培養出堅強的、有出息的人。我們有意對孩子嚴厲,有意讓孩子吃苦,有意傷害孩子。這個似是而非的觀念給多少孩子帶來了苦難和創傷?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是一個極好的理由,所以當孩子出了問題,我們應該自省而不浪費時間悔恨,然后開始學習愛,并實踐愛,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孩子因此就有了成長的機會。
緹緹的手
緹緹有一雙非常漂亮的手,手指又細又長。
但在3歲時,她的手卻出現了問題。她總愛將手指單調地放在眼前晃動著,同時自言自語。不斷重復這種刻板的動作時,她整個人經常像丟了魂一樣。我想不通心愛的女兒怎么會這樣?
來到寧夏的愛和自由的學校后,緹緹的手也漸漸恢復了自然狀態,晃動手指的行為不見了,自言自語也很少了。
原來我極愛干凈,可以說有潔癖,每天都把家打掃得一塵不染,緹緹的手每天都是干干凈凈,她的手從沒有自由運用過。馬老師告訴我,讓她工作,她的手才能慢慢恢復正常。
我從小攤上買了一個沙包,她每天都把它放在手心里,反復觸摸很長時間;我們把米、面、豆子盛在小盒里放在地上,她跪在地上抓呀、撒呀,一玩就是以兩個小時,可能她的手在尋求著從未有過的滿足。
與此同時,緹緹的心扉也在慢慢敞開,她哭著說出了以前從未說過的事:在原來的幼兒園,她曾因尿褲子挨過老師的打。我無法想象那時的緹緹該多么恐懼、無助!
我終于明白,一個沒有愛的幼兒園,無論它多么高級,也能毀掉一個敏感、脆弱的孩子;一個缺乏自由的家,無論它多么潔凈,也很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孫瑞雪:
本文作者提出并解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孩子有多動癥?為什么有些孩子不快樂?為什么很多孩子表情僵硬、木然?為什么有的孩子“自閉”了?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學校把“環境高檔、設備先進、教學有特色”作為學校的廣告語,唯獨不提人文環境,好像里面活動的不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是一個個學習機器。
當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生命的成長,學會了愛孩子,就具有了判斷學校、以及老師狀態的能力,這個時候,整個孩子的生存處境才會得到真正的改善。
遲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緹緹3歲10個月了。進入蒙特梭利學校大約一個月左右的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東西——書架上的書、櫥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廚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東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滿地狼藉中滿足地走來走去。這種“行動”持續了一個星期后就停止了。繼之而來,她又開始喜歡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這樣又過了整整兩個月。
這期間,緹緹慢慢迷上了剪紙,但一直是都亂剪一氣,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紙。這樣亂剪了一個多月,忽然有一天,緹緹開始喜歡按線剪了,她要求媽媽畫各種線、各種圖案,她順著線剪出各種簡單的圖形,后來開始剪越來越復雜的圖案。
春節回老家,緹緹剪的蛇形曲線粘滿了整整一面墻。這個學期,她剪紙的興趣開始淡了,喜歡上了涂色。剛開始她用一種彩筆隨心所欲地涂,后來喜歡把所有的物體都涂成五顏六色,現在,她會很好地設計、搭配顏色了。
最近,緹緹的詞語似乎也豐富起來,經常“語出驚人”。她把姥姥稱為“鄉巴姥”,把姥爺稱為“鄉巴爺”;還搖晃著腦袋說:“我要做主宰萬物的上帝!”
樓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經地說:“多可惜呀,我不愿給你拿。”我帶緹緹下樓,小阿姨謊稱要追上我們,緹緹大叫: “媽媽!大勢不妙了!阿姨會抓住我們的,快跑!”——《白雪公主》里有一個詞“大勢不妙”,她學會用了。
一天,我買了油桃,緹緹邊吃邊說:“一種桃,沒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現場編起了順口溜。
如今的緹緹,每天都開心而滿足,作為媽媽,我真是心花怒放。我那自我封閉的女兒,在蒙特梭利方法教育下,3歲前幾乎空白的敏感期竟這樣迅速地一個個接踵而來。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復
孫瑞雪
緹緹補敏感期像補功課一樣,急切地一項接著一項。彌補敏感期需要條件,需要愛和自由的環境,需要規則,需要把兒童拉回來的工作條件,使兒童回到成長的軌道上。在愛的包容下,被壓制下的兒童會獲得心理上的療愈;在自由中兒童逐漸放松和解放,逐漸打開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緹緹幾乎是從幾個月的敏感期開始補起——把東西撥拉到地下,將一物和一物分離開……手的抓握的敏感期也是幾個月孩子的敏感期……直到畫、剪、涂色……以及語言的敏感期……幾乎是一場奮不顧身的強補過程。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觀察才能發現孩子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情緒壓抑的7種信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