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童年時受欺或欺負人成年后易現精神問題
芬蘭一個研究小組對5000名兒童從8歲起進行了長達16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8歲時遭欺負的女孩長大后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和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比例明顯高于沒有類似經歷的人;男孩中,無論是被人欺負還是欺負他人者,長大后都易出現精神問題。
“一個孩子從小經常遭人欺負,包括威脅、嘲笑、辱罵、毆打等,不僅自尊心會受傷害,他們長期處在恐懼、焦慮等情緒之中,還容易產生抑郁、退縮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加干預,這些不良心理可能一直延續到成年,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精神障礙。”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博士耿耀國說。
不少人覺得處于強勢的欺負人的孩子,他們的心理發展該不會受太多不良影響。其實,錯了。耿耀國說,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期就有很強的攻擊性,經常毆打、辱罵他人,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攻擊行為會始終存在,成年后甚至會發展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受欺負后一味退卻不是辦法練防身術能增強自信感
上周,記者采訪了鄭州市部分中小學生,其中一些孩子也遭受過校園暴力——劫錢、辱罵、毆打等。然而,不少人都選擇了沉默。
一個小學三年級女生告訴記者:“班里有兩個比較厲害的男生,經常欺負人,有時候向你要錢,有時候讓你替他抄寫作業,不然,就得挨揍。他們還警告不能告訴老師或家長,否則,他們一定會報復的?!?/p>
除了害怕被報復讓許多孩子長期受欺負后不敢吭聲外,有些家長由于和孩子平時溝通太少、親子關系差,也很難聽到孩子主動告知誰經常欺負他或又劫他錢了。
“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們遭受欺辱后,你可以從他們流露出的不良情緒里察覺到。”耿耀國說,如果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出現偷錢等異常行為,或有一些消極言行(比如唉聲嘆氣或說一些類似“活著沒意思”的話),或不再愿意出家門、不喜歡上學、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了,要警惕他是否在外面遭受了欺負,及時從他或他的老師、同學那里了解情況。
一旦發現孩子真的經常遭受欺負,家長該怎么辦呢?有的家長選擇告訴老師,有的選擇親自護送孩子上下學,有的選擇給孩子轉學,而陳女士則決定給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報一個跆拳道班?!白尯⒆影焉眢w鍛煉好,學會一套防身本領,再受人欺負時,才有能力還擊。”這是她的解釋。
“這位媽媽的做法還是不錯的。”耿耀國說,當孩子掌握一種防身技能后,會增強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當他們再遭遇別人的欺辱時,不會像以前那樣懼怕,會更有信心地向對方說“不”。
“甚至有些時候,在不會產生致命等嚴重后果的情況下,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和對方干上一架。當孩子拋開‘我不行’等顧慮時,真的打了一架,他會覺得也不過如此,恐懼感就會減少許多。當他們再次遭受欺辱時,就不會因為膽怯而一味退卻了?!惫⒁珖f。
和同學結伴走、遇事要尋求幫助面對暴力學會自我保護
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地反抗校園暴力,碰上性格柔弱的孩子,再鼓勵他還手也沒用,這時就要教他學會保護自己。
首先,鼓勵孩子多結交興趣相投的好朋友。在學校或回家路上,盡量和好朋友結伴而行,盡量避免獨自一人去廁所等偏僻、人少的場所。越多人在一起,越少發生一個人受欺負的事。
其次,一旦遇到有人挑釁,不要硬碰硬,盡量說好話,消去對方怒火。如果不行,要大聲呼救,或拖住周圍的人尋求幫助,或找機會快速逃跑。
再次,遇到搶劫,可以假裝說回家取錢或下次送,沒有辦法還可以給點錢,但一定要記住對方的相貌特征。事后,及時告知家長、老師或向公安機關報案。這一點,需要家長平時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平等交流,他在受欺負以后才會及時主動地告訴你。
最后,家長可以聯合起來,每天由一人專門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切實有效地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消除他們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當孩子在一所學校已經因為受欺負產生心理陰影時,轉學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必要時可求助心理醫生。
體罰不是好辦法溝通說服是根本
老師和別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經常欺負人,你會怎么辦?記者詢問了5個家長,他們的回答相當一致:“先批評教育,實在不行,只好打了?!?/p>
“孩子經常欺負人,必要的懲罰是需要的,但一定不是體罰。”耿耀國說,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一次次以暴制暴,會不斷強化孩子的暴力意識和傾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家長要等待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再和他溝通,向孩子示范你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
至于懲罰,不妨剝奪孩子日常的一些權利,比如減少看電視時間、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機會等??傊?,無需動用暴力,卻可以讓他明顯感受到做錯事的惡果。
“事實上,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最需要和睦的家庭氛圍和良好的親子關系?!惫⒁珖f,因為夫妻關系緊張、親子沖突嚴重,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情緒,他更容易沖動、好斗。
此外,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多半是日常生活的樂趣不能使他得到滿足,才尋求更強烈的刺激,所以他們對打架、上網等樂此不疲。家長不妨細心觀察孩子,幫他們尋找一條獲取樂趣、發泄精力、宣泄情感的正確途徑,比如:多帶孩子遠足、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等。
下一篇:十二個星座的寶寶天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孩子建立自信是父母的任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