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怎么都坐不住,就像一只動來動去的毛毛蟲。”“玩起來都不夠專心,總是不停地換玩具。”凡此種種,類似問題在孩子身上層出不窮,讓媽媽頗為苦惱。其實,對于自制力尚不成熟的幼兒來說,現在就要求他們達到專心致志的境界,委實有點困難。不過,好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更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因此,本刊特別策劃提升幼兒注意力的20個妙招,并提供有助提升注意力的16個親子游戲,希望從小幫孩子建立一個注意力的好習慣。
1、單純的環境
孩子的心智發展需要刺激,然而現實的環境存在太多不好的刺激,如噪音、雜物等,對思緒仍處混沌期的嬰幼兒來說都是干擾。因此,父母應盡可能為孩子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讓腦神經專心接受必要的刺激,進行神經分化與連結。
For 嬰兒
1 嬰兒床頭不要掛太多的玩具,刺激太多反而顯得有些亂,不如單純掛一種玩具,過一段時間再換另一種。
2 放些輕柔、有節奏的音樂,刺激聽覺并陶冶心靈。
For 幼兒
1兒童房的色彩不要太復雜,居家環境最好布置單純柔和的色彩,有助穩定心情。
2 床鋪上不要擺太多玩具娃娃,以免影響入睡心情。
3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玩具,最好一次只給一種。
4 在孩子學習時,桌上只留下必備物品,收起其他玩具或雜物,以免分心。
2、規律的作息
規律的作息可協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生理時鐘,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玩、看書、運動或吃飯,也可減少不適當的行為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里。在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之前,需要先規劃生活的空間,如吃飯區、圖書區或游戲區等,這樣孩子才知道在什么地方該做什么事。等生活作息習慣養成之后,父母也更易于觀察孩子在何時處于最佳精神狀態,以便安排學習活動。
For 嬰兒
一般而言,嬰兒期的睡眠時間較長,而且分散在好幾個時段,尤其是新生兒,還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在白天清醒時,不妨趁著換尿布幫嬰兒做做運動,拉拉手或動動腳,晚上則盡量簡化各種活動,只要開一盞小燈就好,幫孩子逐步建立日夜的觀念。
For 幼兒
1 不論睡覺、起床,還是吃飯、洗澡、玩耍,都應定時(偶爾可有些彈性),以減少孩子的混亂感。
2 即使大人用餐時間與小孩不同,仍可在大人用餐時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吃點點心,感受大人用餐氣氛,并逐漸熟悉時間與規矩。
3 不要同一段時間內做不同的事,以免孩子分心。
3、均衡的營養
腦部的神經發育以均衡的營養為基礎,各種營養素都有其作用,不宜過分攝取某項單一養分,因為許多營養成分之間有密切的相互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均衡攝取。
For 嬰兒
1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來源,而媽媽務必注意均衡攝取營養,才能更好地滿足嬰兒的需求。
2 制作輔食時盡量選用新鮮食材,減少調味料的使用。
For 幼兒
1慢慢跟著吃成人食物,應把握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五谷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食物。
2 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因為咖啡因會引起亢奮,讓幼兒躁動不安,通常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不只是咖啡,奶茶、可樂、巧克力等都含有咖啡因。
4、足夠的睡眠
睡得好、精神好,情緒才穩定,白天時才有良好注意力!尤其是嬰幼兒,在睡眠中仍在進行學習與認知,而且睡眠期中有50%的睡眠時間為快速動眼期,這正是嬰幼兒重組信息所不可或缺的時間,因此,務必要讓嬰幼兒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
For 嬰兒
嬰兒期的睡眠時間較長,但卻分為好幾段進行,偶爾會睡過頭而沒有醒來喝奶,有的父母因擔心孩子少喝奶影響健康而喚醒孩子。其實嬰兒的睡比吃更重要,如果孩子餓了,自然會醒來喝奶,不必刻意喚醒孩子。
For 幼兒
如果幼兒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難以入睡,難免連帶影響大人的睡眠質量,這時就必須調整孩子白天的活動,讓孩子多活動,以減少睡眠時間,晚上則加強營造睡覺氣氛,協助孩子入睡。
5、尊重孩子的步調
孩子的能力發展不盡相同,很多時候父母也未必了解孩子發展到何種地步,這時不妨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明顯看出是孩子所喜歡的活動,就讓他玩久一點,這正是他展現注意力的時候。另外,視孩子的發展速度調整教養步伐,畢竟小孩子的動作還不靈活,本來就很難跟上大人的腳步,與其催促他,倒不如放慢我們自己的腳步。
6、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最初的學習對象就是父母,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卻邊看電視邊吃飯,孩子也很難不學父母吧?要讓孩子專心,父母就得從自己做起,比如從頭到尾好好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孩子專心做事時,父母也陪著做,而不是在客廳看電視、大聲談笑。總之,別讓孩子產生“為什么爸媽可以,我卻不可以”的想法,這樣才有助于他達成各項學習目標。
7、動靜皆有的活動
出于對活動量的需求,孩子天生就愛活蹦亂跳,但也未必就靜不下來。通過動靜皆有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活動的差異與節奏,慢慢調整自身的心情,既可適度發泄體力,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在動靜活動的轉換過中,可放點輕柔音樂,讓孩子慢慢靜下來。
For 嬰兒
6個月之前的小嬰兒自主能力還不夠,動態活動的時間較少,需要父母多幫忙,可在換尿布時幫孩子做些肢體伸展的活動,抱著他隨處走走;當孩子會爬行后,每爬完一段距離,就讓孩子坐在父母的腿上,聽聽故事或童謠,以緩和活動的情緒。
For 幼兒
學步期的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停地爬上爬下,每當讓孩子活動10分鐘之后,就可慢慢引導他休息一下,進行一些靜態活動。其中動態活動有游泳、丟(滾)球、攀爬等,而靜態活動則為看故事書、下棋、玩撲克牌或涂鴉等。
8、多從事戶外活動
現在的孩子多住在水泥叢林中,活動空間不大,很難擁有足夠的空間來伸展四肢,該消耗的力量沒用完,自然會動個不停,所以,請走到戶外動一動吧!住所附近的小區公園也好,大型公園或野外更是不錯,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對大人小孩有好處,讓蟲鳴鳥叫進入耳朵、花草樹木映入眼簾,這對孩子都是很好的刺激。不過,應少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因為嘈雜的環境有礙孩子的情緒穩定,而且公共空間是傳染病的溫床,容易讓抵抗力差的孩子生病。
For 嬰兒
6個月之后的嬰兒生理狀況趨于穩定,父母可用手推車帶孩子到住所附近的公園散步,同時可慢慢為他介紹公園中的景物,以增加認知能力。
For 幼兒
1 當幼兒會走路后,更是需要足夠的空間去活動、探索,戶外正好提供了讓孩子完全活動的空間,特別是公園的游樂設施,如溜滑梯或搖搖馬等,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就讓孩子盡情玩吧,這對促進肢體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2 有機會的話,可帶幼兒去以自然景物為主的森林游樂區或國家公園,豢養動物的動物園也不錯,趁機認識花草鳥獸。由于很多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因此,在培養觀察力的同時,也更能吸引孩子提升注意力。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孩子看恐怖片神經易受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孩子生存發展的本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