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有確實記憶大概是在5歲。我上了一年級,我學的舞蹈是“忠字舞”,我最渴盼的是我媽給我縫制一個紅色絲綢做的心型的、中間繡一個忠字的“忠心”,掛在脖子上。現在我都能回想起我觸摸它時手指的感覺。我記得,從一年級開始,每天早晨早讀,我們都背誦毛選,語文課學社論,講的也是階級敵人搞破壞。我從不知道那是什么!世界的真實究竟是什么?
40年后,我已經成為成人,世界已經從穿著打扮、政治、經濟、教育、醫療、健康概念,全方位地變化了。我和我同時代的人,經歷了無數的變革,經過了不懈的努力,以便讓我們接近真實的世界。
這樣歷史的演進和變化的歷程,每個孩子都不可避免的。雖然內容不同了。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這就意味著我們也無法知道孩子在未來會遇到什么。紀伯倫在《致孩子》中這樣寫道:“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我們究竟給孩子什么對孩子的未來有真正的幫助?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我們看到這樣的闡述:我們只能開發孩子的潛力,并盡可能地發展孩子的人性。
人成長的歷程都需要愛與被愛,需要被接納,被歸屬,被承認,需要自由和規則,這是我們童年共同的需要,這些需要體現和滲透在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孩子生活在其中,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幼兒園里。這些才是生命成長的核心,看上去好像沒有太大當下的、實際的用處。
所有這些,現在并不被成人視為重要的東西,人們更關注孩子學到了什么,對強壓和管制沒有太大的反應。
但無論你是否明白,這些需要的滿足程度正在造就品質不同的人。這些需要如果得到滿足,一個孩子就能長成為一個有自我價值、有信心、有愛心、有智慧、有自我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立足于未來的社會。
所以,不要奢望能教給孩子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
這就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下一篇:尋找失落的歸屬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做媽媽才會愛我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