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精神分裂癥】去除內心的不安全感
原來這位媽媽相當缺乏安全感,在她的心境中,一直覺得外在的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意外、斗毆、搶劫、殺人,反正所有你想得到的危險事件,以及每天報紙和電視報道的社會新聞,仿佛不時地在街頭巷尾發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真是非同小可——我說的不是父母對孩子說了什么話,或做了什么事,而是父母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因為,父母親對孩子的一切作為以及營造的家庭生活,都是以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為核心而呈現出來的。
我曾做過一個家族治療,媽媽本身是焦慮癥的患者,兒子則被醫學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最近由姐姐那邊得到的信息,弟弟最近足不出戶,也不跟外界的人打交道,一個人躲在自己的房間——這是精神癥狀所謂的社交退縮、功能退化,也許伴隨著幻聽及妄想。
我則開始由家庭觀點來看這個家族的互動,及透過母親的焦慮來探討兒子精神疾病的蛛絲馬跡。后來我掌握了一些洞悉性的治療觀點,原來這位媽媽相當缺乏安全感,在她的心境中,一直覺得外在的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意外、斗毆、搶劫、殺人,反正所有你想得到的危險事件,以及每天報紙和電視報道的社會新聞,仿佛不時地在街頭巷尾發生。
對任何正常人而言,外頭的世界顯然是個太平盛世,人們十分清楚地知道,走在街頭上“應該是”不具威脅性的。但對那些“危險偏執”的人來說,卻全然覺得外面的世界就像世界大戰般動蕩不安,街頭是偷竊搶劫,街尾則是殺人放火,他們也在自身狹隘的認知中,從每天的社會新聞里證實這個觀點。
出于對孩子的愛,這樣的父母透過對待孩子的行為模式或耳提面命,也在他們的意識里種下了“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的核心信念,若孩子又不加分辨地收受下來,那么,這孩子就會以“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的核心思想作為他主要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如果孩子自小又比較內向、敏感,缺乏和同學團體的互動,一旦這偏執的人生觀持續到青少年或成年期時,很可能就成了妄想型的精神分裂癥,其特征是充滿了不安全感、人際退縮、有被害妄想,甚至躲在房間不出門,人格則縮回內心世界不與人互動。
此時,我抬頭望著那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孩子,幾乎已能完全明白——明白他為何產生那些癥狀、為何躲在家中不出門、為何個性退縮不與人互動,原來,他和媽媽分享了一個相當偏頗的世界觀。他們將自身所有的恐懼及不安全感不斷向外投射,以致在個人眼中的世界里,處處充滿了危險及不安,于是,他們便自然而然地活在槍林彈雨、步步危機的人生中了。
這令我想起過去有部電影,大意是說,雖然世界大戰早已結束,有一家人卻以為外面的戰爭根本尚未結束,于是在自家地下室里過了二十幾年的“戰爭生活”。也許各位可以當它是個故事或笑話一則,然而,我想提出的觀點是,一般人都以為我們是活在同一個世界里——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都活在自身的思想及感受所投射出去的世界里嗎?
在此,我有許多的體悟,首先是關于教育方面,許多父母不知不覺地將自身恐懼不安的人生觀帶給孩子,這種對人生、外在人事物充滿不信任的心態,將剝奪孩子天生的力量感及安全感,直到他們再度活在“槍林彈雨”、“危險不安”的世界里。
此外,則是針對焦慮癥及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我希望能使他們看到“這實相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并非全然如你所以為、認定的恐怖黑暗及充滿危機,而你所感知到的不安及被害的感覺,其實是你自己內心感受和信念的向外投射”。如果能夠令他們徹底明白這一點,身心靈教育及治療的功效將是立竿見影的。
下一篇:“制造”挫折對孩子是一種愚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產生自信心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