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孩放學沒人接 在家沒人看護
“四點半兒童課堂”為年輕父母解憂
17日下午6時,在武昌華錦社區“四點半兒童課堂”門口,30余名年輕父母排隊接走自己的小孩。這些小孩,由于父母不能按時到學校接,回家也無人管,放學后就到“小課堂”托管。
記者在小課堂看到,這里有不少社區購買的和圖書館捐贈的課外讀物,還有一張大課桌,孩子們在志愿者帶領下,可以在這里寫作業、看書、玩游戲、聽志愿者講故事。
武昌區民政局副局長周繼民表示,作為全區首批創建“幸福社區”的試點,華錦社區探索“小課堂”的做法值得其他社區借鑒。
小孩放學無去處困擾年輕家長
今年9歲的曹雨涵上小學四年級,爸爸媽媽都在離家較遠的地方上班,有時還要加班,根本無法按時接她放學回家。前幾年,為了接雨涵放學,家里特地請了一位阿姨,每個月工資300元,盡管錢不是很多,可父母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
媽媽曾莉說,曾考慮過讓爺爺奶奶接雨涵,可兩位老人身體不好,小孩回家后,作業沒人督促。有段時間,夫妻兩人抽空來回接孩子,然后趕回單位上班,時間一長,覺得很疲憊,為此還經常拌嘴,鬧得夫妻感情不和。
8歲多的魯順義,父母做小生意,平時很忙,總是讓朋友或親戚接她放學,然后到別人家呆一呆,可時間一長也不是辦法。孩子每次回家后,心情不好,覺得別個家的媽媽對孩子好一些,說她爸爸媽媽冷落了她、不喜歡她。
這件事令陳女士十分苦惱。她曾想放棄事業,做一個全職媽媽,可想到事業剛剛有點起色,又有些不舍。
去年,華錦社區在一次居民調查時,發現很多居民在小孩放學后不能按時接,導致小孩沒有地方去,十分煩惱,大家希望社區想點辦法給予關照。
“四點半兒童課堂”免費“收留”小孩
華錦社區書記、主任周林介紹,雙職工家長準時趕到學校接小孩,并讓小孩在家得到照顧,確實是個社會難題,而這樣的煩惱直接影響到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今年初,周林帶領社區群干商量對策,向教育部門和其他城市取經,終于在區、街道和民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6萬余元將社區一間大房子粉刷一新,建立了“4點半兒童課堂”。
“小課堂”免費接收放學后沒人照看的小孩,每天還安排三四名社區群干、志愿者教孩子們做作業、手工、唱歌,陪孩子們做游戲。每天下午4點半到6點,課堂里總能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周林說,來這里的孩子大多數都是6-11歲的小學生,他們在附近小學讀書,放學后結伴到“小課堂”,而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社區還會安排專人去學校接。
孩子進社區課堂家長放心
小男孩胡心元今年剛上小學,父母得知社區有“小課堂”,告訴學校老師,放學后將小孩送到社區課堂。周林說,剛來時胡心元膽怯話少,現在不但活潑,還經常主動發言。
陳女士說,社區小課堂不僅免費,平時還教孩子們做游戲、手工等,周末還有免費家教,小孩在這里很開心。“有時生意做晚了,不管是到七八點鐘,跟社區的人說一聲,她們會有人陪著,直到我們去接。”陳女士說。
采訪中,記者聽到家長說得最多的話是“孩子開心”、“家長放心”,他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曾莉說,自從雨涵進了“小課堂”,她和丈夫工作順心多了。有時候要在單位加班,跟志愿者或社區工作人員聯系一下,讓他們帶孩子等他們來接,有時候甚至等到八九點鐘。
家長們都說,對雙職工家庭來說,社區為無人照看的小孩提供免費、安全的照顧場所,為民辦實事不是空話,希望社區小課堂能長期開辦下去。(記者王志新 通訊員周鋼)
編后:
年輕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體弱多病,孩子放學后沒人接,回家也沒人看護和輔導作業,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很普遍,年輕家長為此煩惱卻又倍感無奈。華錦社區在“幸福社區”創建過程中,探索建立“四點半兒童課堂”,投入看上去不大,卻真正為居民排憂解難,讓一個個小家有了幸福感,社會整體的幸福感就自然得到提升。
下一篇:開學了家長糾結“接送保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歲小孩討薪的無奈創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