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譬如說,有一天路過一個一米多高的大臺階,媽媽想了想,停下來把小朋友抱起來放到臺階上,然后說:“跳下來。”
小朋友吃驚地看著這個高臺,一副不可理喻的表情看著媽媽,反應強烈:“不能跳!跳下去會把腿摔斷掉的!”
媽媽看了看臺階,說:“嗯,是挺高的,你的判斷沒錯,要是跳下來真的會摔斷腿的。可是你不是喜歡從高高的地方跳下來嗎?你昨天還想要從五級樓梯上直接跳下來呢!”
小朋友急忙辯解:“我只是想跳,但我沒有跳!”
媽媽說:“想跳那就試試唄!要不每次你下樓梯時都想從最上面那級臺階直接跳到地上!”
小朋友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不能跳,不能跳!”想了想,覺得實在奇怪,于是又問:“你為什么讓我跳下去?!”
“這只是我的建議,”媽媽回答說,“別人的建議,哪怕是媽媽的建議,都不一定(永遠)是對的。無論什么事情,得靠你自己判斷決定。你覺得能行,那就跳;不行,那就不跳。自己決定,要聽自己的!”
“當然啰,”啰唆的媽媽接著說,“自己決定的事情自己就要承擔做這個事情的后果。譬如說,你決定了跳下去試試,結果摔斷了腿,那你就得忍受疼痛,至少得在醫院里呆上好一段時間。在傷好之前,你不能走路,不能隨意去你想要去的地方,就更不能跟小朋友一起跑著到處玩了。怎么樣?選擇吧!”
小朋友聞言后,毫不猶豫地轉身從后面離開臺階,一邊走一邊十分氣憤地回答媽媽:“我又不是笨蛋!要跳你自己跳!”
媽媽的奇怪行為直接導致了兩個后果:
其一,那段時間里,小朋友看見樓梯就想跳下去的奇怪喜好突然間了無蹤影,而且每次路經那個高臺,小朋友都自言自語地說:“嗯……從這里跳下去會摔斷腿的!”
其二,此后,小朋友跟媽媽意見相左時常說:“我不聽你的!”
媽媽問:“為什么不聽媽媽的?”
小朋友堅定地回答:“因為我得聽我自己的!”
呵呵,是不是有點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味?雖然具有這樣強烈的獨立意識的小孩更難以對付和說服,但媽媽絕不后悔在鼓勵孩子獨立性上所做的每一次嘗試,同時也使孩子對“自己決定的事情自己負責”這句話有了實實在在的體會和理解。
想知道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是怎樣的嗎?呵呵,來看看小朋友的兩則小故事吧。
兔子的路
某日,想讓小朋友玩迷宮游戲的媽媽誘惑道:“看看,小兔子要走哪條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呢?兔媽媽等得很心急了哦,趕快來幫它找找吧!”
小朋友爬過來瞄了一眼,說:“隨便走都可以嘛!”然后小手指“哧溜”一下,在小兔子和兔子家之間畫了根直線:“這樣就可以了!”
“不能這樣走,要順著上面的路走,不能跑到旁邊的草地上。”我告訴他游戲規則。
小朋友一副很驚奇的表情,瞪著大眼睛看著我:“媽媽你不知道嗎?!”
“怎么了?”我不解地問。
“小兔子不喜歡走在馬路上,它就喜歡走在草地上,一邊走還一邊可以吃草呢!”
錯與對
有天媽媽在做飯,小朋友跑過來問:“媽媽,我們國家是主席管理的,那天上是玉皇大帝管理的嗎?”
媽媽回答:“玉皇大帝是神話人物,是古代的人想象出來的,并不真正存在,天上有什么你是知道的嘛。”
小朋友低頭想想,回答說:“天上有大氣層,再出去就是太空了。”
“很對啊!”媽媽說,“古代人因為上不了天,就覺得天上很神秘,覺得天上有很神奇的力量,因為天上會下雨,會打雷,會閃電……所以就想,天上肯定有神仙,天上有另外一個更神奇的世界,而且那里也會像地上一樣會有一個皇帝統管著國家,所以就想象出一個玉皇大帝來了。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原本以為小朋友會馬上回答說“不是”的,沒想到他卻沉吟半晌,然后才很不確定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了。”
媽媽很奇怪:“你不知道?這不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嘛!”
小朋友回答:“我們現在比古代人發達,所以說古代人這是不對的,那是不對的。等新的現代到來了,我們成了古代人的時候,新的現代人比我們更發達,新的現代人就說我們這些古代人這也是不對的,那也是不對的,說我們現在認為對的東西也是不對的。所以說,我也不能確定現在我們說的這些是不是對的了。”
媽媽驚愕,繼而折服。
素兒——是要一個聽話順從的孩子,還是要一個擁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sunflower選擇了后者。說實話,這種勇氣不是很多家長都具備的,讓人非常敬佩。
這兩者其實也并不矛盾。適時地提醒孩子不要太依賴別人的想法,需要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可以起到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很多孩子親身的體驗,從另一個側面引導孩子,讓他知道雖然自己的想法很關鍵,但有些時候別人的建議也同樣值得參考。
不過,我個人覺得sunflower的這次嘗試多少有些冒險,孩子萬一真的想從高臺上跳下來,如何處理又是一個新的問題。所以,鼓勵孩子的獨立性很重要,不過用安全的方式來引導更為妥當。
媽媽讓孩子從高臺跳下,具體要看在什么地方,如果地面適宜,可以鼓勵幼兒跳,鍛煉孩子的勇氣和體能。文中媽媽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動機是好的,但方法不是很適宜。關鍵是在生活中要給孩子自主做決定的機會。另外,培養孩子的主見,不應該把它和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對立起來。
下一篇:四招讓男寶寶遠離“娘娘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孩子成了“心理孤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