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朱煜:重要的是回顧自省自己的成長過程
采寫/冷玉斌
朱煜,中學(xué)高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兼職導(dǎo)師,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現(xiàn)任教于上海福山外國語小學(xué)。著有《講臺上下的啟蒙》,編著出版多種作文、古詩教學(xué)的書籍。喜歡讀書、買書,寫點小文章,更喜歡和小學(xué)生一起學(xué)習(xí)語文,共同成長。
幾年前的一個春日,收到朱煜老師寄來的《允成成長錄》,小冊子精致可愛,置于掌心,見證其子朱允成美好的成長,一室皆春氣矣。
成長錄原本發(fā)表在朱老師的博客“六魚居”里,印成冊后,捧書重品,淡雅文字歷歷如昨。自書中,我看到允成成長,竟也看到自己。我也是從這一天一天里過來的,很難說,此過程中朱老師沒有帶給我“成長”,甚至到今天,我也做了“父親”——父親到底是個什么概念,我真已了然?怕是未必。常常喟嘆,在一個充滿敵意和不公,貧富和教育資源懸殊的社會里,做父親尤其需要勇氣,“一個生命要成長起來真是不容易。一路上要經(jīng)受多少艱難啊。”“人比蘆葦更脆弱”,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能夠道出的又豈有百分之一?于是,再讀成長錄,一段光陰,兩份成長,幾番思緒,別是滋味在心頭。
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魯迅先生提出“自己背著因襲的重?fù)?dān),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讀著成長錄,此語時時浮現(xiàn),對兒子的未來,朱老師早已下定決心,將給允成一個幸福的起點,他大概早已看到多年以后的允成——一個“興趣廣泛的人,生活充滿情趣”。這是恕堂兄的美好愿望,也是我這位熱心讀者的真誠期盼。
冷玉斌:朱老師好,咱們就從孩子談起吧,我知道您給孩子取名就費了一番心。
朱煜:好的。兒子叫朱允成,我還給他起了個字叫子展。這個名字的出處是《詩經(jīng)》里的一句話:“允矣君子,展矣大成”,意思是說,做事公允的人可以成為君子,講究誠信的人可以取得大的成就。
冷玉斌:噢,還有字?
朱煜:是,古人自稱用名,稱呼別人用字,在過去,指名道姓是不禮貌的。比如先父,親友都用他的字稱呼他,在親友中我從沒聽到過別人直呼其名。一會兒名一會兒字好像有些繁瑣,其實這是人際交往的文化。類似的文化看似瑣細(xì),卻是文明程度的標(biāo)志。
冷玉斌:現(xiàn)在不太有家長會給孩子再起“字”了。
朱煜:是啊,很遺憾。我們用短短幾十年時間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粹都拋棄了。
冷玉斌:到今年九月,允成也要讀小學(xué)了?
朱煜:允成今年六歲,九月份讀一年級。我三十四歲才要孩子,要得太晚,以前不懂,現(xiàn)在感覺到了,養(yǎng)育孩子要考驗智力,更需要體力。如果家里沒有長輩幫忙的話,那就盡量早一點要孩子。
冷玉斌: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最初是在您博客上追看允成成長錄,很開心,也得了很多啟發(fā),當(dāng)時怎么想起做這件事?
朱煜:我有寫日記的習(xí)慣,內(nèi)人懷孕時,我鼓勵她寫懷孕日記,但她因為身體的緣故寫得不多。兒子出生后,我決定為他寫成長日記。我自己一向喜愛知堂文字,知堂老人對回憶錄有一見解,說“記述下來無不有參考的價值”,所以動念,可能也受了他的影響。成長錄結(jié)集后,我在《編后記》里寫道,“目的有二,一是為兒子的成長留下一點痕跡;二是等兒子識字后給他做第一本啟蒙讀物,好讓他從小懂得生命成長的不易,親情的珍貴,生活的多彩。”
冷玉斌:好像佩索阿說,“寫下就是永恒”,后來更是結(jié)集了。
朱煜:嗯,當(dāng)時想法也單純,一方面為孩子留下成長的記錄;另一方面讓孩子長大后知道一個人成長的不易,父母的辛勞,當(dāng)然還有過程中的樂趣和幸福。在他兩歲時,我已寫了一百一十一篇,有了一定數(shù)量就整理成書,取名《允成成長錄》,自己找個印刷廠,印了二十本,當(dāng)作給兒子的生日禮物,分送給一些親人朋友。兒子四歲時,寫到二百二十二篇,整理成《允成成長錄二集》。今年,允成六歲,寫到三百三十三篇了,《允成成長錄三集》即將付印。原來打算,我就寫到這里,之后的成長日記由兒子自己寫。沒想到一些朋友反對,說父親寫和孩子自己寫角度不同,建議我繼續(xù)寫下去,想想也對,所以,《允成成長錄》還在寫。
冷玉斌:您剛才提到要把成長錄當(dāng)作孩子的啟蒙讀物?
朱煜:沒錯,我在成長錄的寫作中,文體、材料、敘述方式等方面都花了些心思,希望他今后讀時,不僅了解那些故事,也能感受到不同文體的趣味。我寫過、編過一些書,但這幾本沒有正式出版的《允成成長錄》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冷玉斌:我從博客上看到不少朋友都喜歡成長錄,這真是很好的事情。
朱煜:是的,可能大家能從中看到一個小朋友的成長,都感興趣吧。最出乎意料的是,當(dāng)允成的幼兒園老師無意中看到這些成長日記,也為允成寫起日記來。我寫家里的,她寫幼兒園里的。她寫得很專業(yè),有些日記竟長達(dá)數(shù)千字。這樣的家校互動,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遺憾的是,這樣的合作只持續(xù)了一年多,后來因為工作調(diào)動,她無法再寫了。
冷玉斌:現(xiàn)在為孩子寫成長日記的家長也不少,但像您這樣堅持多年,而且有明確的寫作意圖的,怕是不多。
朱煜:我這個人有個優(yōu)點——很容易把某種行為變成習(xí)慣。比如寫日記,經(jīng)常寫經(jīng)常寫,就成了習(xí)慣,現(xiàn)在如果不寫的話,總會覺得有什么事情沒做完。這是堅持至今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原因是成長日記記錄了允成的成長軌跡,同時也是我的成長軌跡。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生命成長的過程,這是我一貫的想法。
冷玉斌:確實,父母親也要不斷學(xué)習(xí),與孩子共同成長。
朱煜:我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篇日記:
斗 篷
今天,氣溫驟降。這更讓我確信暫時不送允成去托兒所是正確的決定。如果去了,兒子肯定要哭鬧。又哭又怕,加上天氣冷,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后果完全可以想象。
母親一早把兒子接走了。中午打電話過去,只聽見兒子在床上大叫。母親說他就想玩,不肯睡午覺。
天,說冷就冷。吃過晚飯,我從櫥里拿出一件斗篷,準(zhǔn)備給允成在路上蓋。
這件斗篷是我小時候用過的,保存得很好。母親說,當(dāng)年為了節(jié)省幾分車錢,她就用這件斗篷包著我,先走幾站路再乘車。刮風(fēng)下雨,都是如此。
允成對這件斗篷很不熟悉,堅決不許我們把它蓋在他身上。路上風(fēng)很大,把星星、月亮都吹走了。我只好把允成從推車?yán)锉С鰜恚谕饷姘隙放瘢亿s。
漸漸的,允成也感覺到了風(fēng)的威力。他乖乖地趴在我肩上,一動不動。不一會兒,我的背上沁出汗來。望著沉沉的夜空,我忽然想,人生不就是一個輪回嗎?
當(dāng)時,我真的很感慨,也很感傷。人生苦短,今生今世能成為父子母女是一種緣分。我們要惜福惜緣,真心付出,一起走好這段共同的人生旅程。有朝一日,生命完結(jié),那就是緣分盡了。我們也不必大慟小泣,平靜地?fù)]手作別即可。一個生命逝去,自會有另一個生命開始。后來我讀到龍應(yīng)臺的《目送》,發(fā)現(xiàn)她也有這個意思,引起我強烈的共鳴。這樣的體悟在沒有孩子時,是不會有的。類似的感觸還有很多。所以我很反對一些家長逼著孩子去完成超越他們生理特點、不能完成的事情。因為到了“逼”這個程度,一定是孩子苦家長也苦。何苦來哉!以我為例,家父三十歲時有了我,六十歲去世。我們真正相處在一起的絕對時間,我算算,大概也就十年。即便是那些長壽父子,真要算算,在一起的時間也不會長到哪里去。所以,千萬不要自討“苦”吃,要珍惜啊。
冷玉斌:這樣的體悟,只一聽,便也很是動人。
朱煜:一個孩子的成長包含著身體、品行、知識、技能等很多方面,成年人也應(yīng)該不斷成長,只是沒有這么多方面,主要是想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西哲說,兒童是成人之師。并不是兒童手把手地教成人,而是成年人在與兒童的交往中去細(xì)心體會琢磨那些為人處世之道。
冷玉斌:剛才提到父母也要不斷學(xué)習(xí),現(xiàn)在很多年輕父母都很努力地通過各種途徑學(xué)做父母,您是如何學(xué)習(xí)的?
朱煜:學(xué)做家長的途徑很多,自己的父母,書本,專家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回顧自省自己的成長過程,否則,讀再多的書,向再多的人請教,都不會得到最好的效果。
下一篇:楊瀾給女孩的心靈“秘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電腦和學(xué)習(xí)的關(guān)系,有木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