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兩份調查表顯示,大部分家長認為自己了解孩子,但絕大部分孩子不愿意與家長談心。
11日,晨報“家長學校”走入育才高中,邀請該校學生心理互助社的四名學生和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劉榮跟家長交流“如何跟孩子溝通”。
記者對現場41名家長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67%的家長認為自己能跟孩子愉快交流。但不久前,學校對學生做的問卷調查卻顯示,89%的學生很少與家長談心。
學生們認為,父母的武器就是批評指責,對自己肯定很少,所以不愿意對父母說出心里話。而家長卻覺得孩子平時與自己講了不少的話,交談過程比較融洽。
劉榮老師認為,一方面是家長顧面子,不愿意讓別人認為自己無法與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則是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僅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上,對孩子的關心也只是吃好了沒、穿暖了沒,至于孩子的心理和想法,并沒有深入了解。
孩子期望 這樣跟家長交流
在家長學校上,育才高中學生心理互助社的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請家長少說這六句話
全雪玉同學說,曾有同學抱怨,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要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是“放學回家先寫作業”。這樣日復一日地說,讓我們很反感。
請家長做好示范
殷智康同學說,家長不要光說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希望我們好好學習,自己也要主動學習,希望我們不看電視,自己也要少看。
多與我們探討問題
閔晶同學說,家長很少向我們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卻要求我們向他們暴露一切,這是一種不平等的交流。父母總希望能利用一切機會向孩子灌輸道理,但讓我們很難聽進去。
希望家長能自由地接受我們的思想,與我們一起討論、研究可能的結果,這樣我們就會感覺在解決人生疑難問題上有了同伴。
不要草率做結論
張瓊云同學說,家長要冷靜理智,當要發脾氣時,別忘了提醒自己:他只是個孩子,盡量保持冷靜理智,避免講傷他心的話。要給我們平等發言的機會。無論是贊揚還是批評我們,請家長一定要就事論事,恰如其分。草率的評論、隨意的指責只能使談話終止。
為能鼓起勇氣說出心里話,請家長盡力避免自己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快或掃興的反應。還請家長在公眾場合不要亂“吼”我們。
專家支招 五種溝通技巧
劉榮老師也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做朋友,不做上司
在中學階段的孩子不需要權威,而喜歡顧問、伙伴。家長不必急于建議他們改這個、變那個,而應耐心傾聽并幫助他們作出選擇。犯錯時他們不想聽父母嘮叨,而希望父母幫助弄清當前的處境,并找出解決辦法。
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要現在媽媽這樣說,過一會兒爸爸又那樣說,讓孩子無所適從。
給孩子提供獨處條件
高中生討厭全面控制、不給自由的感覺,在感情和身體接觸上都表現出退縮傾向,對父母說話簡短,這時父母不應該有遭到拒絕的失落感,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家長要尊重子女的隱私權,如對臥室的特權、通訊權等。
用筆墨代替嘴巴說話
當你發現孩子有什么不對勁的時候,不要逼著孩子問原委,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的時候,父母可以把自己的關心寫在字條上,放在孩子的床邊,當他們不經意看見時,一定能體會到父母的關心,也會在事情過后把原委主動講給家長聽。
下一篇:為特殊需要人服務的路易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溝通:“該”與“不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