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時,林克是那個讓忙碌了一天、拖著沉重腳步的我,加快回家步伐的那個人;而林克上小二時,則成了下班往家里趕路的我,不知不覺中放慢步伐的那個人。
林克的心理問題在小一的時候還不是很明顯,但到了小二,她的自卑、不合群,以及隨之而來的上學焦慮癥、“周一恐懼癥”已經讓我寢食不安了,再不解決,后果也許會不堪設想。
周一至周五,林克一直生活在焦慮和恐懼之中,總是害怕自己上學時忘了帶這個,忘了帶那個,還經常擔心上學遲到。
晚上做作業或整理書包時,林克常常會突然大哭起來:“媽媽,不好了,我的數學練習本找不到了!”、“媽媽,我的語文書不見了”……
這些小事,對于林克來說,就好像天塌了似地嚴重。在林克的強烈要求下,我不得不深更半夜給老師打電話,確認練習本是否被老師收走還沒有發下來,或者一定要從老師口中得到保證,老師不會因此批評她。
林克每次整理完書包,總要再確認一遍是否將所有東西攜帶齊全,睡覺前還要重新進行確認,躺進被窩后,還經常起床再確認,已顯示出“強迫癥”的先兆了。有時還會半夜突然夢醒,嘴里念念有詞,跑到客廳再一次翻看、整理書包。
送林克上學的路上,她手里始終緊握我的手機,雙眼盯著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時間,一分一分地數,生怕遲到。有幾次堵車,林克一邊叫嚷著“還不如走著快呢”,一邊竟然打開行駛著的汽車的車門,要跳車。為了緩解她的緊張情緒,有時我不得已和林克下車,在嚴寒中步行,等她爸爸開著車從后面追趕上來,我們才又重新坐進車里。
林克唯一感到輕松、沒有壓力的時光就是周五晚上了。周五下班回家,總能看到林克安靜地擺弄玩具,或折疊那些五顏六色的小紙片。此時的我,也特別地輕松快樂。
周六時,林克還算開心,但會時不時地嘮叨:“媽媽,要是今天是周五該多好啊。”而到了周日,簡直可以說暗無天日,“周一恐懼癥”伴隨著她的分分秒秒。
每個周日的早晨,林克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泣,晚上伴隨她入睡的也是哭泣和媽媽的安慰,整個周日都籠罩著“周一要上學”這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為了讓林克忘記周一上學的事實,我和她爸爸在周日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她玩得開心,可結果卻適得其反,原因是:周日玩得越是開心,就越不希望周一的到來。林克周日甚至還經常懇求我們:爸爸媽媽,星期天別讓我有快樂吧,你們可以打我一頓,好讓我恨你們,恨這個家,這樣我就會喜歡周一去上學了。
林克班的幾位老師都很優秀,對孩子有耐心,在教書育人上也有一套方法,不會用粗暴的方法批評過其他孩子,而讓林克對老師和學校心存恐懼。我也相信,林克在學校里并沒有因為少帶練習本,或上學遲到之類的事情(她其實從來沒真正遲到過),遭遇過老師的批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克的現狀始于過早上幼兒園時慢慢積累的后果,其主要責任在于家長,在于我這個媽媽。
也正是在這時,我的一個好友也碰到類似的問題:她的兒子在上小學4年級時,有一次課間去洗手間,被幾個更高年級的男生打了幾拳。由于害怕再碰到這些男生,好友的兒子開始懼怕上學。好不容易挨到小學畢業,好友托關系為兒子找到一所不錯的中學,以為一切可以結束了,懼怕上學的陰影從此不再纏繞,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好友的兒子出于對新學校這個陌生環境的更加強烈的恐懼,從此不肯再踏進校門!
于是,本該上初一的12歲男孩,早早地結束了學生時代,從此在家里過起了“軟禁”般的生活。
好友每每給我電話,總是在電話那頭哭訴,何時才能讓在家已閑呆4年之久的兒子走出家門,重返校園。好友兒子的前車之鑒,無形中又增加了我對林克現狀的擔憂,讓我變得焦慮不安。
在林克上幼兒園的四年里,作為媽媽的我,可以說無憂無慮。林克讓我自足,讓我快樂。當時的我,全然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潛伏。那時,林克是那個讓忙碌了一天、拖著沉重腳步的我,加快回家步伐的那個人;而林克上小二時,則成了下班往家里趕路的我,不知不覺中放慢步伐的那個人。
面對林克因為害怕丟書之類的小事哭鬧不停時,我已經顧不得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我只要女兒今晚不再哭泣,能夠做個好夢,睡個好覺。
于是,我總是這樣安慰她:孩子,丟書,別害怕,媽媽明天一早就陪你去學校圖書館買新的,買不到就給你復印;老師,也別害怕,媽媽已經同老師說好,即使你沒帶書或上學遲到,老師也不會批評你。
然后我再把自己編造的故事無數次地重復給林克聽:孩子,媽媽小時候呀,家里窮得買不起書。有一次,媽媽竟然把整個書包給弄丟了,那時候,丟了整個書包可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媽媽的書包和書呀,都是外婆借錢買的,哪里還有錢給媽媽買新的,氣得外婆把媽媽痛打一頓;那時候的老師也特別兇,罰媽媽在教室外面站了整整一個上午。媽媽整個學期都沒有書,今天向這個同學借,明天向那個同學借,同學又經常不借我,還嘲笑我。但媽媽無所謂,還是整天樂呵呵的。而你呢,丟了書,媽媽不會打你,而是會給你買新的,還要安慰你,老師呢,也不會批評你,而且這書也許根本就沒丟,正躲在學校的柜子里呼呼地睡著大覺呢……
聽著聽著,林克感覺自己的境遇比媽媽當年要強多了,于是會長長地舒出一口氣,有時甚至還會突然破涕為笑。女兒在媽媽的撫慰下終于安靜地睡著了。看著女兒刻著淚道的小臉、聽著她在睡夢中時不時的抽泣聲,我常常會控制不住地落淚,眼淚中包含對女兒的心疼和憐愛,還有自責和內疚。
通過上面編造故事的方法,只能是權宜之計。為了能夠徹底解決林克的心理問題,我四處咨詢,老師和朋友建議找心理醫生試一試。
我找到了北京研究兒童心理問題很有名的一家機構,得知一個小時的費用是500元。而且,經過不知多少小時之后還不能確定是否達到滿意的效果。高昂的費用和對結果的不確定性讓我最終沒有邁出那一步。
我在心里暗自下著決心:只有媽媽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媽媽應該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一定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替女兒治好心理的創傷。
林克媽媽提示:
1、媽媽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2、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媽媽應及時分析原因,勇敢地面對并承擔起責任。
下一篇:用游戲提高寶寶的注意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經不起玩笑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