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應對孩子的早期性行為
愛情與性的混亂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給青春期孩子帶來了巨大的迷茫與困惑。青春期孩子對性沖動的控制能力還沒有建構完善,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情感與性沖動之間的關系,很多孩子會認為只有有了性,才會有愛情的保障,面對自己所喜歡的異性提出的性要求,他們不知道拒絕這樣的要求是否會傷及愛情,用性來維護兩人之間的情感,這是導致青春期早期性行為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已經迷戀上了一個異性,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清愛情與性的關系,讓孩子知道情感與性的界限,明確地告知孩子不可以發生性行為,讓孩子懂得性行為的后果:懷孕、墮胎、傳染上性病和艾滋病、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給家庭帶來大麻煩、給自己帶來一生的心理陰影等,讓孩子對性行為的后果有提前認知,這是教孩子控制沖動的重要環節。對此,父母可以利用書籍與孩子一起交流,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有的時候,父母還沒有做好交流的準備,孩子或許率先與父母談到了性行為的話題。
女兒11歲,昨晚陪她睡覺時,她突然跟我講起做愛(那個詞用我們當地方言表述,當時給我很惡心的感覺),女兒說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太骯臟了。這些是一個女同學悄悄告訴女兒的,女同學又是聽另一個見過爸媽做愛的同學講的。那個女同學還跟女兒講其實爸媽都看過黃碟,只是小孩不知道罷了。我當時都蒙了,不知該對女兒講什么才好,女兒現在也有喜歡的男孩,我很擔心女兒會與男孩做出不該做的事情。我該阻止女兒的戀情嗎?
媽媽應該按照本書中青春期早期孩子性教育內容給孩子講解相關的性知識,與女兒的交流中要傳遞健康的性價值觀,讓女兒明白相愛的成人之間的性關系是美好的,幸福的,不是骯臟的。還要讓女兒明白父母之間的性愛是隱私,不可以向外人傳播,在同學之間傳播父母性生活,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同時告訴女兒為什么孩子不可以看黃碟,色情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傷害。
很多父母在孩子有了戀情后,最為擔心的就是孩子與愛戀對象發生性行為。特別是女孩的父母更加擔憂。父母如果僅僅是擔憂,而對孩子又回避這個話題,不與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將不能夠獲得幫助。如果父母想通過阻止孩子的戀情來達到解除自己擔憂的目的,可能會讓孩子的戀情更加“堅固”。智慧的父母是直面孩子的戀情,告訴孩子戀情規則,并監督孩子遵守規則。這也是孩子建構自我控制能力和性道德的過程。
如果孩子已經發生了性行為,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當自己的孩子發生早期性行為后,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審視自己對孩子性教育是否到位,及時彌補自己的失職。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女兒12歲,與同班男孩發生性關系后懷孕了,媽媽知道這件事情后沒有打罵女兒,而是深深地自責沒有對女兒盡到教育的責任,后來,媽媽借口帶孩子旅游到了外地,在外地的醫院做了人流手術,這件事情成了媽媽和女兒共同的秘密。媽媽接納了女兒的“錯誤”,彌補了自己的失職,雖然為時已晚,但媽媽的做法避免了女兒再次受到輿論和世俗的傷害。
很多少女懷孕后,她們在遭受第一次身心傷害后,還要面對來自輿論和世俗的再次傷害。再次傷害對于少女心靈的摧殘往往大于第一次傷害!一個16歲的女孩與同學發生性關系后懷孕,自己悄悄到醫院做了人流手術,后來被她的好朋友出賣,事情被告到了學校,學校最終讓女孩的父母選擇:是離開學校,還是保留學籍但要將事情在全校公開。母親跪求校長讓孩子繼續學業并維護孩子的自尊,孩子還有一年就要參加高考,但校長沒有答應,女孩堅決離開了學校。輟學后女孩失去了考大學的夢想,混跡于社會,最后,女孩加入了同性戀的群體。如果當時學校懂得保護孩子的尊嚴,把女孩的“錯誤”作為教機,讓女孩順利完成學業,或許,女孩的人生會完全不同。
由于不懂得性行為的后果和如何保護自己,男孩在發生性行為后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和傷害。16歲的初中畢業生M,在與同學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自家所住的小區周圍一些“發廊”可以提供性服務,這些同學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接受性服務的過程和感覺,還告知了M每種不同的服務有不同的價格,引起了M極大的好奇心。由于中考后放假在家,無所事事的M便在自己小區轉悠并發現了這樣的“發廊”。終于有一天M帶著過年所得的壓歲錢踏進了這家“發廊”,并接受了性服務。幾天后,M發現下身紅腫、長水皰、潰爛,不敢告訴父母,直到下身潰爛越來越厲害,M才將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憤怒之下通過媒體將發廊曝光,然后帶著兒子到外地治療。
對于14~1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到青春期中期的性發展階段,性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應對孩子性行為的發生。在性教育中,我們要幫助孩子筑建三道防火墻:第一道防火墻是保持貞潔,男女雙方都要控制自己的性沖動,不與異性發生性關系,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第二道防火墻是安全的性行為,如果不能夠做到保持貞潔,那么,在發生性行為之前,雙方要對身體進行艾滋病、性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的檢查,確定雙方的身體健康狀況,保證性行為的安全,另外,發生性行為時使用避孕套,防止懷孕和性病、艾滋病傳播;第三道防火墻是挽救行為,如果雙方不明確對方身體是否有傳染病,沒有使用安全套,性行為后要注意自己身體發生的變化,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接受了性教育的孩子會反思行為的后果,這樣的反思過程就是孩子發展控制力的過程。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受教育者中總有人不會約束自己的沖動,就像我們從小就被成人教導“不要隨地吐痰,做文明人”“不要殺人,否則要坐牢或者償命”一樣,現實中總有人受了幾十年教育但還是要隨地吐痰,也總有人要去殺人,觸犯法律。殺人犯畢竟是人群中的極少數。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認為如果我們告訴了孩子發生性行為會懷孕,孩子是否就會去嘗試?孩子是不是就不再純潔了?然而,事實是:我們不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孩子就完全不知道發生性行為的后果。無知者無畏,在不知后果的沖動下,孩子自然不會約束自己的沖動了。我認為真正性純潔的孩子是有健康開明的性觀念,懂得科學的性知識,能夠控制自己的性沖動,能夠保護自己不受性傷害的孩子,而不是對性愚昧無知的性盲!
下一篇:“早練”有利于孩子的情感發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早期性的原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