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尊重孩子,不是說對孩子的選擇不干預、不阻止,對錯誤的行為不批評,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有的時候幽默的批評更容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建立自信獲得成長的力量。不當的批評則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在家里,家長可以掌握分寸,盡量避免不當批評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但如果小朋友在幼兒園或是學校里遇到老師的不當批評,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我們學校有一名非常優秀的思維訓練老師,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海皮”姐姐。這周一上班就看到她情緒有些低落,原來是剛剛拿到了考研成績,總分350,超過北師大教育心理學的錄取分數線,但是英語48分,沒達到單科及格線,于是折羽而歸。
大家都為她惋惜,勸她來年再戰。但是她在沉默之后突然爆發,在辦公室里疾呼一句:“我恨死初中的英語老師了。”
同事們聽了都感覺一頭霧水。
“是啊,我上初中的時候其它學科成績平平,但是我只對英語感興趣,第一次考試考了全班第一98分。結果我們那個老師說我一定是抄的,說我根本不可能考這么高,還告訴了我爸。我爸對老師的話奉若圣旨,把我打了一頓。”Happy大吐苦水。
“從此以后你就發奮圖強、刻苦學習、立志要爭一口氣了?”同事Lisa問道。
“當然不是了。我恨死那個英語老師了,心想你說我學不好,我就學不好了,從此上英語課我就看小說,玩,就是不好好學,結果可想而知,我英語遭透了。”Happy老師滿腹感慨,“老師對于一個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不是一時一刻的影響,是一輩子。我要不是英語拉了后腿。我現在博士肯定都學下來了。”
這就是老師過于主觀的不當批評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的實例。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會很為難,一方面如果直接跟老師交游流,指出老師的不妥,在老師眼中無疑是“護贖”的表現,也擔心讓老師因此會對孩子有所芥蒂,給孩子穿“小鞋”。同時如果過于維護孩子,也會降低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影響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對老師的信服,也會產生不良的后果。但是如果一味地迎和老師的觀點,又擔心會傷害到孩子。
其實我們可以幫孩子分析,把矛盾沖突剖析給孩子,讓他自己面對:“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么做!”
事實上,老師之所以會“不當”批評,有很多原因,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總結。
“如果平時你很乖,很守紀律,老師就不會認為這件事是你做的。”
“如果你每門功課都很用功,考的成績都很好,這次老師就不會覺得意外,覺得你是抄來的。”
老師通常是根據已知的情況憑經驗做出判斷,真實的情況也許他沒有看到或者沒有看全面,所以可以讓孩子主動找老師溝通,向老師講清楚事情的真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師生的溝通理解,還可以鍛煉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所處角度不同,對待同一事情的判斷也不同,并不是老師真的錯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理解這個道理。
遇到小小的誤會、委屈,不是憤怒、傷心、隱忍而是要做到理解和順受。
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也曾遇到過老師的誤解與不當批評。愛因斯坦小時候交手工作業,當他拿出一個很不像樣的小板凳時,老師看了他一眼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的板凳嗎?”不料他小心地從書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小板凳,誠懇地說:“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不好,可比前兩個強一些。”老師深受感動,知道自己批評錯了,還當眾表揚了他。
其實這個小故事就是告訴孩子,你認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呈現出來的作品,如果用大眾的標準去判斷,它不夠完美,甚至是丑陋的、糟糕的。所以老師或者他人的評價雖然你不喜歡,不想接受,但是它并沒有錯。
因為角度不同,我們自己更容易跟自身,跟過去的程度去進行比較從而看到進步,而老師或者外界看到的則是與群體的橫向比較。誰都沒有錯。明白了角度不同可能帶來的評價差異,我們就可以坦然面對和接受批評。如果能夠讓大家看到你為此所做的努力、自己與自己比較所取得的進步,那就更好了。
下一篇:兒童思維訓練讓寶寶更聰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越說越聰明的語義游戲詞語接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