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剛出生的寶寶,有時候會出現黃疸、貧血、面色蒼白、小便呈醬油色等癥狀,不少新手媽媽都會忽視這些癥狀,或者將其簡單歸類為新生兒黃疸。其實切莫小視這幾大征兆,也許它們在提醒你寶寶得了蠶豆病。到底什么是蠶豆病呢?
寶寶為什么會得蠶豆?。?/p>
剛剛出生才50天的新生寶寶Tiger因為感冒,媽媽Lily給他服用了一些保嬰丹。雖然感冒癥狀有所好轉,但是馬上又出現醬油尿、惡心以及低燒。緊張的媽媽帶著寶寶去了醫院一檢查,發現寶寶絕不是簡單的感冒,而是得了“蠶豆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有的寶寶吃了蠶豆、服用了某些藥物或是在郊區旅游歸來,甚至穿了從箱子或者櫥柜里面取出的衣服后,突發黃疸(即皮膚、眼鏡虹膜發黃)、就連小便顏色也變成醬油色、腹痛甚至伴有發熱、頭痛、嘔吐、肝脾腫大等表現,嚴重者可能出現脫水、酸中毒、休克、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那么,寶寶為什么會突然發生上述急診和危重情況呢?這是由于這些寶寶的體內,先天性缺少一種叫做葡萄糖-6-磷酸脫氧酶(G6PD)的緣故造成的。當某些因素存在時,由于缺少這種酶來幫助氧化,使得人體內紅細胞的脆性增加,穩定性下降,從而導致紅細胞破裂而發生溶血,繼而出現黃疸。同時,這些破裂的紅細胞從小便中排除,導致了小便呈現醬油色。
何謂蠶豆病
本病稱為葡萄糖-6-磷酸脫氧酶缺乏癥,通常又叫做“蠶豆病”。這是一種X連鎖不完全顯性的遺傳病,它的發病根源是X染色體上帶有這種葡萄糖-6-磷酸脫氧酶缺陷的基因。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只有當兩條X染色體均帶有這種致病基因時才能發病。若只有一條X染色體帶有致病基因,則為致病基因攜帶者,表現即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體上有這種致病基因,就可發病。因此,該病多發生于男性,而且大多在5歲以內發病。
蠶豆病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得了蠶豆病,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可表現僅有頭痛、四肢疼痛、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粘膜蒼白而無血紅蛋白尿。也可表現除上述癥狀外,有短時期的血紅蛋白尿和輕度貧血,常1周內恢復。表現重型的患者,起病急,極度衰竭,面色蒼白,明顯黃疸,尿少,有血紅蛋白尿,常伴有嘔吐與腹瀉。爆發性患者,出現高熱,深度昏迷,驚厥,若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新生兒可因接觸樟腦丸儲藏的衣服而出現癥狀,表現為貧血與“生理性”黃疸持久不退或進行性加重,嚴重時可致核黃疸。
蠶豆病的治療
在G6PD缺乏癥高發地區進行普查普防,對預防蠶豆病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般蠶豆病的治療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輸血:本病為急性溶血,且貧血嚴重,輸血或輸濃集紅細胞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嚴重者可反復輸血。但對血液來源應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快速篩選檢查,以避免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供血,使患者發生第二次溶血。
2.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應爭取早期、大量、短程用藥。
3.糾正酸中毒:蠶豆病溶血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嚴重者單純輸血無效,應積極糾正。這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關鍵措施。
4.補液:應多飲水或輸入液體,以改善微循環,維持有效血循環,促進腎臟排酸及排血紅蛋白尿功能。但應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時,應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5.對癥處理:蠶豆病如合并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熱、缺氧和心率加快可出現心力衰竭等,故應積極處理并發癥。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
綜合以上這些方法,我國對于蠶豆病的治療目前仍以輸血為首選。輕、中型病例單純補液和采用中藥治療均可奏效。不過如果是危重病例的話除了輸血以外,還應注意補液和糾正電解質紊亂以及酸中毒。由于我國在搶救危重病例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蠶豆病的病死率已經大大下降。針對新生兒黃疸除了傳統輸血療法外,現多采用光絨療法和藥物誘導療法(苯巴比妥等),防止發生核黃疸。
健康處方早知道
1.禁食蠶豆或蠶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蠶豆開花、結果或收獲季節去蠶豆地。
2.禁止使用含萘的臭丸放入衣柜驅蟲。
3.禁止使用的藥物:
乙酰苯胺、美藍、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撲瘧母星、戊胺喹、磺胺、乙?;前?、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藍、 SMZ、TNT等。
4.慎用的藥物:
撲熱息痛、非拉西丁、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坦、維生素 C、維生素K、氯霉素、鏈霉素、異煙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異惡唑、氯喹、秋水仙堿、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英鈉、普魯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寧、SM、TMP、優降糖等。
5.需要警惕的感染性誘因:
病毒性肝炎、流感、肺炎、傷寒、腮腺炎等。
撰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教授 王世雄
下一篇:小兒5種咳嗽必須上醫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嬰幼兒鼻炎的中醫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