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先天畸形貴在早
分類: 常見疾病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9-28
閱讀 :411
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 小兒出生后不久,會發現其頸根部有柔軟的小包塊,此為該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這時,應及時就診,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學會自我治療方法,包括局部按摩、熱敷、手法矯正等,持續三個月至半年,即可完全矯正。然而,有些人盲目認為在患兒生長過程中,畸形會自行矯正。這種錯誤認識,使得大多數此類患兒錯過最佳治療年齡。因為,三個月后,患兒即可出現面部和頭頸部的繼發性畸形。若頭頸面部已嚴重畸形,即使手術,也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影響小兒終生。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畸形 小兒出生后因不能行走,難以早期發現。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患兒一側下肢活動少、蹬踩力量小,或臀紋不對稱,為患兒換尿布時聞及彈響聲,這些異常足以提示患兒存在此病。當患兒跛行或走路搖擺呈“鴨步”時,此時診斷已晚。一歲以內,脫位可完全矯正;一至三歲,非手術療法可較好地矯正。三歲以后,基本上需手術矯正。患兒年齡越大,手術效果就越差,也會留下后遺癥。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是最常見也是最易早發現的足部畸形,出生后即可發現畸形。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同遺傳或宮內發育異常有關。治療宜盡早,新生兒期適用手法治療,用支具或石膏維持矯正位置。手法宜每日多次,且常需調整支具,必須堅持半年,甚至更長。然而能成功地施行保守治療的畢竟為少數,大多數需盡早手術矯正。(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