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睡。寶寶能習慣地聽搖籃曲入睡,夜間不喂奶,白天有規律地睡覺3次。寶寶的生活習慣已形成,如果突然破壞這種習慣就會哭鬧不安,要按寶寶的意愿來安排他的睡眠規律。
吃。寶寶會用舌頭舔吃勺子喂的食物,不會從口角溢出。120天后可以在白天開始喂蛋黃了。先將雞蛋煮熟,剝去蛋白,用小刀切1/6~1/4個蛋黃,用小勺子在少量鮮橙汁中調開,用勺子喂食。千萬不要圖省事摻入奶瓶中喂,因為奶中有磷,妨礙鐵的吸收。喂食的頭3~4天每天觀察大便情況,如果大便稀、次數多要暫停,如果大便無變化可逐漸增量,到月底可喂整個蛋黃,每日一次,要在兩次喂奶之間喂食。蛋黃中的鐵吸收率只有3%,用橙汁,因為有維生素C,可使蛋黃吸收率提高4倍。周歲之前最好不喂蛋白,以防引起過敏而長濕疹。因為寶寶從胎中儲存到肝臟的鐵在4~6個月時會用完,加蛋黃可提供鐵做造血之用。鐵還構成幾種酶存于腦底部,能參與寶寶的學習和記憶過程。
視分辨更精確。能看到白紙上一粒綠豆大小的紅色丸子,能追視快速滾動的線軸和小球,從桌子一頭追視到另一頭。寶寶喜歡看街上跑著的汽車和天上飛的飛機,也喜歡看電視中會動的人物。由于寶寶的視覺已有調節遠近的能力,所以要經常帶寶寶去看動的東西,連天上飛著的小鳥,寶寶也能看得見。
聽。寶寶對于熟悉的音樂有表情反應。如聽兒童舞曲時手舞足蹈,聽搖籃曲時面部有安詳欣慰的表情容易入睡。寶寶不喜歡突然的巨響,如鞭炮聲、打雷聲或突然關門和東西掉下的聲音,這些聲音會使寶寶害怕而要貼近母親。胎教時做過呼名的寶寶,此時聽到叫他的名字會轉頭觀看(未做過胎教者要到6個月時才懂得大人叫自己的名字)。
用手擊中吊球。寶寶在上個月時是靠大人拿自己的小手去學習擊吊球,這個月內能自己用手去試擊,經過練習終于能夠擊中,說明寶寶已經有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眼睛看到吊球能估量出要將手伸到什么程度,向哪個方向才能擊中。如果將小瓶小盒放在桌上,母親抱寶寶坐在椅子上,寶寶的手也能伸出去抓到靜止不動的東西。這種能力也是經過嘗試的,起初寶寶伸出手的距離過遠或過近,伸手的方向偏左或偏右,經過多次努力之后就能用眼睛指導去正確抓到小瓶或小盒子,說明手眼協調又進了一步。
發出輔音。寶寶會無意中發出媽或爸的聲音,這是他自己咿啊叫喚時無意發出的聲音,不是有意識地叫媽或爸。不過輔音要有口唇的參與,比僅發元音又進了一步。媽媽會在興奮之余重復這個音,使寶寶再次發出從而鞏固下來。在平時,母親不妨經常告訴寶寶“媽媽在喂你吃奶”“媽媽給你換尿布”“媽媽……”不斷重復“媽媽”的發音,使寶寶樂意模仿著說。
藏貓游戲。這是嬰兒最喜歡的游戲,無論古今中外的嬰兒都會玩這個游戲,從4個月到1歲半經常重復玩游戲會得到快樂。第一次最好是用一條大手帕蒙住媽媽的臉,媽媽向寶寶說:“媽媽呢?”寶寶正在奇怪媽媽到哪里時,媽媽扯去手帕露出臉來會使寶寶十分高興。如果母親蒙著臉而不說話,寶寶會因為媽媽不見了而大哭起來。因為寶寶只知道看見的東西,以為看不到就是沒有了,他不能忽然失去正在同他玩的媽媽。在扯去手帕時,為了引起寶寶的驚奇,母親可以叫一聲“喵兒”,然后兩個人會同時笑起來。此后寶寶在玩時會動手去抓手帕,使媽媽的臉快些露出來。個別3個月的寶寶還會逗大人玩,自己藏在被子里然后鉆出來,不過還不會適時發出叫聲。有的寶寶也會抓毛巾、枕巾蒙臉逗大人玩。這些孩子剛會走就會替大人干活。如《萬嬰跟蹤》節目中的國子豪是在95天時會抓毛巾藏貓的。他在1歲零2個月時會替奶奶拿拖鞋,還會替奶奶提著3斤重的西紅柿回家(走約3米)。
仰臥拉坐。寶寶在仰臥時媽媽拉著雙手說“坐起”,寶寶就會隨著坐起也將頭伸直,這個游戲是鍛煉頸部肌肉的,同時也教會寶寶配合口令作準備工作,如《萬嬰跟蹤》節目中的林子熙在95天時聽母親說“坐起”,她先把頭向前伸,自己把腰挺起來坐好。到了5個月時她不但聽到“坐起”口令時能坐起,甚至挺著身子干脆站起來。由于有了這套本領,她是在11個月零15天時就能單獨走幾步了。
俯臥用手撐起上身。這是在上個月用肘支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表現。這時寶寶的胸脯完全離開床面,只用腹部和手支撐體重。這時寶寶的視野開闊,頭能轉向不同的方向觀看新事物。寶寶的體位很穩,使他趴在床面或趴在地上20~30分鐘也不感到疲勞。這種體位將為進一步學習匍行和爬行作準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