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人類如何學會語言?小嬰兒是如何從外界接受語言信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語言能力,與人交流?這些一直都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但又一直找不到一個普遍認可的答案。美國的一名科學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決定觀察嬰兒學習語言的過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5 月19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迪布·羅伊喜獲貴子后,決定借此便利觀察他的兒子是如何學習語言的,將通過三年的錄音、錄像等手段記錄下這個寶貴的過程,并希望通過數據分析最終獲得人類初生如何學習語言的答案。記錄已經開始十一個月,本報記者通過郵件采訪了羅伊教授,向他了解開始和進展情況。
14個麥克風 11部全方位攝像機記錄嬰兒成長過程
羅伊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把這一計劃稱為Human Speechome(人類家庭語言)計劃。11個月前當羅伊教授的兒子出生后離開醫院,這個計劃便啟動了。14個麥克風和11個全方位攝像機將在這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的最初三年里一直保持工作狀態。在羅伊的兒子醒著的時間里,他的一切活動和發音都被這些設備記錄。監視系統在早上八點打開直到晚上十點關閉,每天收集大約350吉伯的壓縮數據。
這11部全方位數字攝像機和14個麥克風隱藏在各個房間的天花板上,包括廚房、餐廳、客廳、游戲室、門口、健身房、三個臥室、走廊和衛生間。攝像機可以捕捉到房里發生的任何可能是潛在的嬰兒學習語言的因素,每秒鐘可以記錄14個畫面,任何微小的動作都被記錄。不過,由于現有技術的程度限制,諸如眨眼等非常細微的面部表情都還無法被捕捉,這些表情都被認為是學習語言非常重要的線索。
14個麥克風組成層級式錄音系統,記錄這所房子里任何的聲音資料。在記錄聲音的過程中,錄音系統會自動地將噪音削弱。14個麥克風可以把所有房間的聲音記錄,通過14個頻道刻錄到CD盤中。當房間中沒有雜音時,即使是輕聲的耳語都不會被漏掉。
經過計算,3年的記錄工作將記錄下33.8萬小時的數據,其中包括14.2萬小時的視頻和19.6萬小時的音頻。
龐大系統共同繪制一幅幼兒經歷的感官刺激的完整圖畫
羅伊教授介紹說,數據搜集工作結束后,隱藏在天花板里的數據線將會把這些數據資料傳送到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一個巨大容量的磁盤儲存系統中,該系統儲存容量達到5千兆。所有的圖像都會通過10臺串聯的電腦進行大規模數據分析,而聲音數據將會儲存在地下室的一個標本取樣器中。
據羅伊教授介紹,目前對語言進行數據分析有兩個途徑。第一個是通過自動語言識別器轉錄,但是即使是最好的自動語言識別器出錯率也很高,很多噪音也可能被作為有用信息轉錄。因此還有第二種途徑是通過人工轉錄,通過人工識別,是嬰兒產生的聲音,還是噪音,盡量減小轉錄過程中的誤差。而現今的一些轉錄設備用于大量的語音轉錄工作都不是很理想。羅伊教授和他的研究組在這些轉錄設備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一套系統,可以自動識別長時間記錄中的語音,通過數學運算,描繪出類似于光譜的聲音圖像。在有聲音活動的區域,該系統會將聲音自動記錄重放進行轉錄。根據之前的實驗,每一分鐘的對話,都需要2.5分鐘的轉錄時間。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該如何刺激孩子的語言發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天生語言結構起著重要作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