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些不同的各個系統將共同完成一幅幼兒經歷的感官刺激的完整圖畫,這樣就可建立一個可以取代羅伊教授兒子的模型。
對話
嬰兒并非最先會叫媽媽
北京科技報:您的試驗開始了多久了?目前有什么新進展嗎?
羅伊教授:我們的數據收集工作已經開始了11個月。已經得到了非常有用的數據,我的兒子在數千小時中,在家中呀呀學語的記錄。這些都將用于語言發展的研究。
北京科技報:在中國普通人都會認為孩子們學說話最早說出的詞語是“媽媽”,您認為是這樣嗎?這是不是應認為這個詞語發音簡單?
羅伊教授:其實這并不是嬰兒最早學會的單詞,即使是中國。但是“媽媽”這個詞確實很簡單,你是對的,因此這個詞出現的也很早。
北京科技報:在你的家里安裝那么多的機器,你們會不會覺得不自在?如果遇到有隱私問題,怎么辦?
羅伊教授:開始確實不是很自在,但現在已經習慣了。所有的音頻和視頻記錄都可以由人工控制,安裝在墻上的微型觸摸控制器可以在必要時分別開關音頻或視頻的記錄。這樣的微型控制器一共有八個,都安在燈的開關旁邊。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哎呀”按鈕控制,擦除任何一段不需要的記錄。
北京科技報:人們在知道有設備在進行拍攝記錄時,會不會故意地去和嬰兒對話,影響結果的客觀性?
羅伊教授:通常在實驗中,觀察者對實驗的影響只會持續24到48個小時。我們的記錄工作已經進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種影響應該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
北京科技報:在記錄工作結束后,你們將如何進行分析,數據的那一部分是研究嬰兒學習語言的有用資料嗎?
羅伊教授:我們將通過計算機建立模型,并復制我的孩子在學習語言中的單詞和語法。這些模型將幫助我們分析學習的整個過程。
北京科技報:您是什么時候開始涉足人類語言這個領域的?是什么激發您這個想法?
羅伊教授:我在十年前就有了這個想法,那時我在做我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語言獲取模型”。
北京科技報:為什么數據記錄的時間是3年而不是更短或者更長呢?
羅伊教授:2到3年這個時間是學習第一個單詞到簡單的語法出現的一個臨界時間,這段時間是我們研究關注的重點時期。
北京科技報:關于嬰兒如何學會語言有很多爭論,您能介紹一下有哪些嗎?您支持哪一種觀點?
羅伊教授:這個問題非常復雜,很難用簡短的語言說清楚。但非常明顯的是,天生的語言結構與環境造就的語言結構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我們的研究計劃就是想要在這方面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這項計劃將為研究人類語言獲取過程的研究提供一個自然、豐富、縱向的參考。通過超過30萬小時的記錄,我們先要建立一個模型并計算出幼兒獲取語言的精確過程。我們希望這項技術除了可以研究人類的語言學習過程外,還可以應用于像個人視頻或分析從監視器中獲得的影像資料這樣的其他領域。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專家欲破嬰兒學習語言之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送嬰兒“入學”要貨比三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