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兩天,湖南湘潭產婦手術臺大出血死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官方初步調查稱產婦死于羊水栓塞。“羊水栓塞”這一日常很少聽到的專業名詞,一下子讓一些有孕在身的未來媽媽擔心起其風險來。
生孩子風險到底有多大?怎樣將風險降到最低?昨天,本報請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主任賀晶教授給大家講一講生育風險的那些事。
浙醫婦院去年兩名產婦羊水栓塞,全都成功搶救回來
“其實女性分娩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風險。”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主任賀晶說,近些年,因為我省婦女保健工作做得比較好,孕產婦的死亡率非常低,許多人都覺得生孩子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大驚小怪。
賀主任結合當下熱門的宮廷劇給大家打了個比方:古代皇宮里,如果覺得哪個女人比較有威脅,就讓這個女人去生孩子,然后在生孩子的過程中死去。因為,在古代,生孩子導致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雖然有風險,但對絕大多數夫婦來說,孩子不可能不生,關鍵是要知曉風險預防風險。
“生孩子的風險除了羊水栓塞,還有嚴重的心臟病、子癇并發顱內出血、子宮破裂、急性脂肪肝等多種可能致命的風險。許多風險是可控可預防的。”賀主任說,了解風險的目的是敬畏生命,而不是拒絕生命。賀主任給了我們兩個數據:
第一:浙醫婦院去年出生了1.5萬余名寶寶,只有2名產婦出現羊水栓塞,且都成功地搶救回來。
第二:賀主任從醫30多年,其中20多年是產科的主力軍,她本人也只參與搶救過十余名羊水栓塞的產婦。
“羊水栓塞確實很兇險,而且是排在諸多導致產婦死亡的疾病中的第一位,但是發生的概率非常小,以我們醫院接診的情況來看,不過萬分之一,所以不用太擔心。”賀主任寬慰大家。
剖宮產比自然分娩更容易發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發生對于個體來說意味著百分百,雖然病因至今還是個醫學難題,但一些高危因素已經陸續被人類發現。
賀主任對準備懷孕的女性們提了三點建議:不要熬到35周歲以后再生,不要多次懷孕(超過兩次以上),能自然分娩就不要剖宮產。
因為據醫學研究,除產婦個體差異,這三個因素都會增加羊水栓塞發生的概率,特別是剖宮產,會比自然分娩更容易羊水栓塞。
“所謂的羊水栓塞就是產婦的羊水進入循環,侵入血管后使血管痙攣,產生栓塞的效果,繼發多臟器衰竭,不及時干預的話,就會死亡。急性羊水栓塞,產婦可能在瞬間停止心跳。”賀主任說,羊水栓塞一旦發生就很兇險,發生的概率又很低,大大增加了救治難度,一般經驗不是很豐富的團隊確實不容易應對。
綜合多年臨床經驗,賀主任給那些準備生孩子的夫妻們五條建議:理解分娩的危險性,重視風險,正確對待;胎兒不要太大,以免增加生產難度;準媽媽要適當運動,以便為生產時準備體力;分娩的時候,到底是自己生還是剖宮產,聽從醫生建議,不要主動要求剖宮產;對于醫生的勸告以及建議,要盡最快時間讓家庭成員取得一致意見,并給出反饋,以免錯失最佳救治時機。
■相關新聞
“單獨”生育二孩,30至34歲女性是主力軍
昨天,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公布我省“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情況報告。
我省于今年1月17日率先全面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后,半年多來,我省實施情況總體上平穩有序,至7月底全省已完成58920對“單獨”夫婦再生育審批工作。
根據我省去年預測,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不會造成過大的出生增量。2014年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后,出生數增量頭五年分別約8萬、10萬、11萬、11萬、10萬人,累計50萬人,此后近十年基本穩定在8萬人左右。綜合考慮部分夫婦年齡較大無法生育和目前我省30%群眾自愿放棄生育二孩等因素,頭五年出生數增量約為35萬人。
從半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群眾選擇再生育行為較為理性,今年實際出生人口數要比預計的少很多。到7月31日,全省“單獨”夫婦再生育申請受理6.20萬例,已審批5.89萬例,已批對象中懷孕數2.60萬人,已生育5054人,目前在孕年底前出生為2.01萬人。
預計全年全省“單獨”夫婦再生育申請受理數在9萬例左右,實際出生約為2.5萬多人,表明我省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未出現出生人口劇增現象,生育秩序較為平穩。
從1-7月已審批對象的女方年齡構成看,24歲及以下占3.62%、25-29歲占34.67%、30-34歲占46.03%、35-39歲占14.50%、40歲及以上占1.18%。這表明“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后,30-34歲的“單獨”夫婦是“再生一個”的主要群體,他們期望通過盡早申請再生育審批來獲得“早生”機會。□通訊員 孫美燕 林莉 本報記者 黃淼君
下一篇:紅斑狼瘡媽媽冒死剖出早產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剖腹產羊水栓塞率比順產高6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