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夏天是小兒急性胃腸炎高發的季節,孩子患了急性胃腸炎,不停嘔吐腹瀉,家長最著急的就是營養缺乏,可真正的危險并不在此。由于嘔吐腹瀉會帶走身體的水分,時間久了或腹瀉次數太多,就容易造成身體“脫水”。若不能及時補充,將導致電解質紊亂,患兒輕則感到頭暈無力,重則造成虛脫,甚至出現休克、昏迷,有生命危險。專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現嘔吐腹瀉,千萬不要大意,最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控制癥狀,以免“脫水”導致嚴重后果。
急性腸胃炎不就診隱患大
真真媽媽是大學老師,平時喜歡看育兒書,遇到孩子生病也自己當醫生。有一天真真嘔吐,媽媽估計她在幼兒園吃壞了肚子,到藥店買了些藥給真真吃。過了兩天寶貝開始拉肚子,媽媽還是堅持在家吃藥護理。結果一天后真真發起了高燒,還突然抽筋,媽媽這才急忙把真真送進了醫院。醫生一看有嚴重脫水傾向,馬上給真真搶救輸液,住院好幾天才痊愈回家。
廣州越秀區婦幼保健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周燕玲指出,小孩嘔吐腹瀉跟普通的感冒咳嗽不一樣,后者只要不發燒,對孩子并沒有太大影響,照樣能吃能睡能玩,前者卻拖延不起,即使不發燒也容易脫水,更何況急性胃腸炎常伴有發燒,會使脫水更加嚴重。此外,嘔吐腹瀉的病因很多,有的是病毒感染,有的是細菌感染,有的則是胃腸型感冒或消化不良。家長自行用藥常常“對癥”卻不“對因”,不但緩解不了癥狀,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特別是濫用抗生素時間長了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真菌性感染,治療會更棘手。
胃腸炎治療期間別急著進補
周燕玲表示,夏天孩子都喜歡吃冷食冰飲,殊不知會導致腸胃免疫力下降,是急性胃腸炎高發的一個誘因。另外,天氣炎熱食物易變質,也容易發生感染,建議食物保存時間不宜太長。
專家認為,如果只是一兩次的嘔吐腹瀉,隨后癥狀消失,孩子能正常進食,又能合理補充口服補液鹽或糖鹽水,可以不必立即就診。但若病情來勢洶洶,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一定要帶寶寶盡早就診:1、多次水樣大便;2、頻繁嘔吐;3、不能正常飲食;4、發熱;5、尿少、眼眶凹陷、明顯口渴。
為避免頻繁嘔吐腹瀉造成“脫水”,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或輸液。使用抗生素前必須先驗血或驗大便,待確認細菌感染后再用抗生素。
寶寶每次腹瀉后要洗凈臀部和肛門周圍,否則會刺激皮膚發生“臀紅”。清洗時用溫開水從前向后洗,也就是先洗外陰再洗肛門,以免引起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孩)。伴有嘔吐的患兒要墊高枕頭,側臥,以免嘔吐時發生窒息。
治療期間的飲食應注意清淡。不要急著給孩子進補,因為這時候腸胃功能較弱,進補反而增加腸胃的負擔,對恢復不利。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胃腸炎,更要限制雞蛋、海鮮等高蛋白飲食。病毒感染性胃腸炎患兒可以減少奶量,吃稀粥,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經常腹瀉的孩子本身機體抵抗力會比較低,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理或治療。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導 通訊員 曾妍芳
受訪專家/廣州越秀區婦幼保健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周燕玲
下一篇:媽媽五個錯害寶寶反復咳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手足口進入高發期家長如何應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