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些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就會損害聽覺神經與腎臟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耳聾。其中以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為突出,稱它們為“耳毒性抗生素”。
慶大霉素如果用量過大,療程太長,可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內耳,干擾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影響微循環或損傷聽神經末梢。據觀察,首當其沖的受損部位是耳前庭,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走路搖擺;若毒性涉及耳蝸,則會發生耳鳴、耳聾。此藥主要靠腎臟排泄,若腎功能不好,藥物難以排出而積蓄中毒,這樣腎臟進一步遭受損害,更易導致耳聾。年齡越小,耳中毒的程度越重,而且與用藥的總量、給藥途徑和療程長短密切相關。靜脈滴注引起的毒性反應比肌肉注射要高得多。另外,婦女孕期及臨產前如果使用慶大霉素不當,有可能釀成胎兒的腎臟損害和永久性耳聾。成人應用該藥發生耳中毒反應者也不少見。
鏈霉素主要用于治療結核病。它對聽神經、腎功能損害的情況與慶大霉素相仿。如果發現眩暈與耳鳴應立即停藥。
卡那霉素對耳蝸神經與腎功能的損害最為明顯。其持續性耳鳴往往是聽力下降或耳聾的先兆,一旦出現,應立即停藥。但在有的病人耳鳴與耳聾會同時發生,甚至沒有耳鳴直接出現耳聾;若有腎功能損害,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故患有腎病者忌用,50歲以上的病人慎用。
新霉素對耳蝸神經與腎功能損害的程度,與卡那霉素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病人耳部先有悶脹感,繼而出現耳鳴和耳聾。過去認為新霉素的口服制劑毒性較小,實則不然,即使局部應用,也有中毒的危險,應當提高警惕。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耳毒性抗生素具有三個隱蔽性特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引起的聽力損害,首先發生在內耳高頻率區(約8000赫茲),使高音聽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覺,待用藥數周、數月或停藥半年、一年后,毒性擴展至低頻率區,病人聽話發生困難,也不會意識到與用藥有關,這在醫學上稱為“遲發性耳毒反應”,尤以嬰幼兒與老年人中毒反應發生得最快。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們在體內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藥物引起的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及聽神經細胞的變性萎縮,卻仍在繼續進行,直至聽力完全喪失,變為全聾,此稱“漸進性耳毒反應”。如一位患皮炎的病人,只注射了半支鏈霉素,就立即發生了劇烈的眩暈、耳鳴,繼而聽力迅速下降,出現耳聾等癥。醫生在追訪中發現,這家祖孫三代中竟有17人因注射該藥造成頑固性耳聾,有遺傳性傾向,此謂“過敏性耳毒反應”。
當今嬰幼兒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如濫用耳毒性抗生素而引起聾啞,造成終生殘疾,將會影響我國人口素質。據有關資料表明,兒童由于應用這類藥物導致聾啞者,竟占整個聾啞兒童人數的一半以上,故必須引以為戒。尤其是新生兒的腎功能尚不健全,一般不主張使用慶大霉素。
盡管如此,我們對耳毒性抗生素也不能因噎廢食,而應按病情需要,該用時還得用。但要注意嚴格掌握適應癥,限用于嚴重細菌感染性疾病或對其他抗生素有抗藥性的患者,不宜用于病毒性疾病,也不宜用于腎炎、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癥。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劑量或延長間隔時間。幼兒、老人及孕婦應忌用或慎用。用藥總量不宜過大,療程不能太長,要按規定用量使用,有條件時,用藥期間應做血藥濃度檢測。一旦出現眩暈、耳鳴,應立即減量或停用,若需要較長時間用藥,應定期做聽力及腎功能檢查。此外,不要忽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如慶大霉素與羧芐青霉素合用,可使前者的抗菌效力降低;慶大霉素與速尿、利尿酸、氯喹、氮芥、心得安、保泰松、甲地孕酮等合用,可加劇對內耳及腎臟的毒性反應;若與暈海寧同用,會掩蓋耳毒性反應。
其他耳毒性抗生素,如紫霉素、萬古霉素、巴龍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等,也都應遵照以上原則使用。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 王懷蓮
下一篇:咳嗽寶寶這些食物吃不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感冒發燒該怎么護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