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托兒所晨檢時,保育員發現3歲的琳琳流口水,指著嘴巴叫痛,仔細一看口內有多個小潰瘍,在手和足底還發現不少小水皰。原來琳琳患了手足口病,立即安排隔離,不久托兒所內又陸續發現了幾名新患兒。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以夏秋季多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患兒在感染病毒后3-5天發病。初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然后口腔粘膜發生損害,初發于咽部,出現1-3毫米直徑大小的帶有紅暈的水皰,接著在軟腭、頰粘膜、舌、齒齦等處也出現損害,水皰破裂后形成糜爛及小潰瘍。同時在手指、足趾側面、指甲周圍及手指屈面、掌、足底出現皮疹,有時累及肛周及生殖器。水皰數目從幾個至十幾個,幾天后水皰干涸結痂,約一周消退。個別體質較弱的嬰幼兒,皮疹可廣泛分布全身。
由于這種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可應用下列幾項措施:服用抗病毒的中西藥,如病毒唑、銀花、連翹、大青葉等;保持口腔清潔,如有糜爛,用冰硼散甘油或錫類散涂口,給與易消化的食物;若小兒有發熱,可用柴胡、黃芩或西藥退熱劑;皮膚損害宜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無環鳥苷軟膏;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及C可有一定幫助。一般情況下,手足口病在1-2周可以自愈,很少留下后遺癥,但也不是終身免疫,今后還可能感染此病。
當在托幼機構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小兒隔離開,將玩具用消毒液清洗,減少間接接觸傳播,健康兒童還可口服板藍根沖劑預防。在夏秋流行季節時,嚴格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平時教育小兒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房間通風,盡可能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積極做到疾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下一篇:孩子腹瀉脾胃差多吃玉米好免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尿頻就醫要趁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