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孩子,剛學說話時還不結巴,不知為什么現在反而結巴了。”不少兩三歲的孩子媽媽給本版編輯打來電話焦急地詢問。
案例:
悅悅媽媽近來特別煩惱,兩歲的兒子最近突然說話不利落了。那天從幼兒園接悅悅回來后,就發現原來聰明可人、能說會道的悅悅,說話不太流利。媽媽急忙糾正孩子,讓孩子慢點說或者將說過的話重復一遍,可能是悅悅不愉快,也可能是媽媽的緊張神情讓悅悅感到奇怪,悅悅總是說不好。為這事,媽媽還特意詢問當班的老師,老師解釋一切如常。
原因:
口吃發生在幼兒身上不同于成人,因為幼兒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學習表達的過程。兩三歲的幼兒正是言語發展的起步階段,掌握的詞匯量很少,表達能力有限。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要選適當的詞匯,這對他們來說,是有些困難的。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表現出猶豫、吭哧、停頓和重復。應該說,這時的口吃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口吃癥狀,更不屬于病理范圍。一般在五歲之前不治自愈。
做法:
1.不要譏笑、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任何加重孩子緊張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好好說,不許“結巴”也是錯誤的;
2.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關注點不要放在孩子“話說得怎么樣”上,而是要鼓勵其敢于張口,且不要著急,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時,爸爸媽媽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復孩子表達的意思,這樣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復,這樣會造成孩子在張口時內心緊張而加重口吃;
4.根據孩子言語表達的情況,可以教他朗誦歌謠,念“順口溜”,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孩子在玩耍時是最放松的,可以邊玩邊說,注意力放在動作上時也能有效地緩解口吃現象;
5.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開朗、大膽、自信的孩子即便發生過口吃,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一般能較快地得到改善。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縮的孩子,可能會演變為繼發性口吃。
小鏈接
引起孩子“口吃”的原因
1.媽媽懷孕時,如果經常不自信,有了小孩后,孩子很容易引起“口吃”。
2.當孩子2-3歲發現“口吃”時,家長強行改正,會使孩子緊張、不敢說話,最后導致口吃。
3.到醫院檢查一下生理上的因素,發音器官是不是有問題。
4.盡量避免接觸“口吃”的大人和孩子。
下一篇:如何預防兒童自閉癥的發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常疾病媽媽巧護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